少科站暑期科普活动——第四周的6个 “互动式科普讲座”精彩亮相
2018-7-29 0:00:00发布111次查看
少科站为期四周的互动式科普讲座落下帷幕,在这四周里,大家在少科站学到了不少精彩有趣的科学知识。
第四周共有6个寓教于乐的互动式科普讲座,分别是《记录大自然的美丽时刻——自然笔记》、《火星冲冲冲》、《人类登月之路》、《纳米“碳”奇》、《鳞翅目昆虫的奇妙一生》、《彩虹的秘密》。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记录大自然的美丽时刻——自然笔记
7月24日上午9点,我区中小学十几位同学和他们的家长,来到少科站生物实验室参与了“记录大自然的美丽时刻——自然笔记”科普讲座。
在讲座中,秦老师与同学们积极互动,从自然笔记的要素、观察角度、自然笔记记录需要使用的材料、植物的形态和结构,把同学们带进了自然世界。
要完成一份好的自然笔记,不仅需要认真观察记录主体,注意细节描述,更需要的是做出对自然生物或环境的真实重现。自然笔记不是一份绘画作业,而是观察、理解和实践的真实记录,所以要学习一定与生物相关的基础知识,同学们在学习后,知道了观察哪些细节,怎么观察记录,并通过观摩自然笔记优秀作品学习记录方法,通过评价自然笔记有缺点的作品,知道记录时需要避免的问题。
观察和记录一片银杏叶激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学会了自然笔记的记录方式,此刻大家都跃跃欲试,有的拿起铅笔打形,有的拿起彩铅上色,有的问老师要尺子测量叶片长度,闻的、摸的、撕开想观察叶脉截面的,整个教室充满了同学们观察、记录和探索的氛围。
火星冲冲冲
7月24日晚,本次暑期讲座中最特别的一场——《火星冲!冲!!冲!!!》在二号楼阶梯教室开讲。陈宇新老师从三个方面诠释了讲座的题目。
首先是中西方古人对火星的认识,或许是因为火星的颜色偏红的缘故,中西方的古人都将其视为战争的化身。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中,火星更是被想象为灾难的化身,其中,荧惑守心更是大凶之兆。所以,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在传统上都视其为一颗“冲动”的星球。陈老师列举了史书中记载的几次荧惑守心事件,向同学们进行了中国古人的观点。而在古罗马神话中,罗马城更是由火星所象征的战神之子所建。
在第二部分中,陈老师则是总结了火星的基本特征,有趣的是这些特征中都与2有关,因此第二部分的标题为《相当“2”的火星》。从离地球第二近的行星到距离太阳约2亿公里,火星体现出了它位置上的“2”;从轨道面与黄道面倾角约为2度到火星冲日的周期约为2年,火星在轨道上的运行展现了其“2”的特质;而火星的卫星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外形都符合“2”的特质。这部分中,陈老师以“2”为主线,把枯燥的数据用趣味地方式表达出来,同学和家长在轻松的环境里对火星有了基本认识。
第三部分陈老师则是介绍了人类探索火星的历程。从最早关于“火星运河”其实来自于英语与意大利语之间的翻译误会,再到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人类对火星生命的幻想。上世纪初,航天事业尚未起步时,人类对于冲向火星仅停留在幻想阶段。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发达国家相继发射了火星探测器,让居住在地球的人类对火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尽管火星生命在此前更多的是幻想,但是“机遇号”、“好奇号”等火星车却用证据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憧憬,或许有一天人们真的能冲到火星居住。
本场讲座之所以特别,不仅仅是因为开讲时间的特别,更重要的是由于天文学科的特点——观测通常都是在夜间进行。因此,在经历了下午阵雨的洗礼后,夜间的星空显得更为透亮。讲座后,在所有的同学与家长在来自杨浦高级中学天玄天文社创始社长与副社长的带领下,用望远镜观测了月球与木星。教室中的欢笑与互动再加上观测时的惊喜,同学与家长纷纷对此次讲座的安排赞不绝口。
人类登月之路
7月25日上午,来自全区的近20位同学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少科站,参加《人类登月之路》讲座。
吴春辉老师先从“嫦娥奔月”的故事说起,讲到万户飞天的壮举,介绍了中国古人的飞天梦想。再谈火箭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接着吴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了美苏太空竞赛期间,你追我赶,拼尽全力探索太空,登陆月球的故事和趣闻。期间,同学们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妙趣横生。最后吴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我们中国自己的探月工程——嫦娥工程,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花大力气登上月球。我们中国人终有一天会在月球上留下自己的脚印。
讲座结束后,还有同学舍不得走,留下来向老师提问,得到老师耐心的解答以后,才高兴地回家了。
纳米“碳”奇
7月24日的下午,走进杨浦少科站的纳米实验室,同学们一个个全神贯注地看向前方,是什么内容吸引他们如此认真听讲?
原来这场开放实验室的主题是《纳米“碳”奇》,新奇又自带“高大上”光环的纳米,自然激起了同学们十足的兴趣。杨老师从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碳开始说起,带同学们一起寻找碳的踪迹。原来新闻里和科技杂志上说到的石墨烯、碳纳米管、富勒烯,也都是由碳组成的呀!
接着杨老师又带同学们走进微观世界,探寻不同碳单质的化学结构。大家用老师提供的球棍模型,纷纷尝试拼搭c60。同学们惊奇地发现,c60的立体结构和实实在在的足球迷之一致,怪不得有足球烯的名字了!
这次活动还有一个小彩蛋,老师在最后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种不是金色的金子——紫红色的纳米金。还让同学们用纳米金试纸检测了咳嗽药水和火锅底料里中是否添加了罂粟壳。同学们大呼厉害、实用!活动结束后,有同学说,以前只知道纳米的防水膜、去污抹布,没想到纳米的应用和功能还有那么多呢!
这次互动式讲座打开了同学们的视野,拉近了同学们与前沿科技之间的距离,哪怕你从未学过化学,对纳米的了解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了!
鳞翅目昆虫的奇妙一生
7月26日,尽管烈日炎炎,顶着高温,来自杨浦区各小学的18名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在到少科站纳米实验室参与了“鳞翅目昆虫的奇妙一生”科普讲座。
在讲座中,秦老师、胡老师与同学们积极互动,从鳞翅目昆虫的种类、身体构造、蝴蝶与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鳞翅目昆虫生长发育的过程等知识介绍,把同学们带进了鳞翅目昆虫的世界。
“原来触角棒状和鼓槌状的才是蝴蝶,蛾子和蝴蝶好多地方都不同呢!”;“蝴蝶虹吸式的嘴就像盘起的蚊香一样奇特”;“蝴蝶的四片翅膀是左右对称的”;“蝴蝶一生的变化原来这么大,漂亮的蝴蝶曾经也是恶心的毛毛虫”,学生们兴趣盎然地交流着自己的经验和所学。
漂亮的蝴蝶看起来结构简单,拼搭可不容易哦!前翅后翅、上缘下缘、正面反面、展翅休憩傻傻分不清,好不容易才正确地拼搭了蝶翅贴画,这一份美丽与喜悦当然不言而喻。而后,老师讲解了蚕宝宝的生活习性与饲养要点,同学们亲自搭建了一个蚕宝宝的“家”,并用鹅毛轻轻地把一龄蚕请进“家”中,回家后可以继续观察并饲养他们啦!
彩虹的秘密
7月27日上午,又是一个高温日,但这阻挡不了同学们参与互动讲座的热情。来自全区12个学校的26位同学来到少科站跟吴春辉老师一起探索《彩虹的秘密》。
老师分别给同学们讲述了三个跟彩虹有关的传说《狐狸出嫁》、《彩虹尽头的宝藏》和《女娲补天》。根据这些传说故事中的细节,吴老师带着大家了解了什么时候会出现彩虹,彩虹的成因,彩虹为什么是弯的,如何看见完整的彩虹,彩虹有多少种颜色等等问题。同学们都感叹从古到今的科学家们为了解释彩虹而付出的不懈努力。接着,老师又给大家展现了很多奇妙又罕见的彩虹,比如双重彩虹、四重彩虹、干涉虹、月虹、雾虹、红色的彩虹、倒挂彩虹等等。同学们觉得这些彩虹真是不可思议,但经过老师的讲解,又感叹原来如此。
杨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