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已不再是新鲜话题。
随之而来的是,被泄露信息者轻则频繁被“精准”骚扰,重则可能遭遇电信诈骗、套路贷、敲诈勒索等恶性事件。警方提醒,一定要警惕这7大“套路”,注意上网安全、谨防信息泄露。
网上购物选择靠谱网站
不法分子常用低价商品做诱饵,发布虚假信息,诱使消费者扫描植入病毒的二维码,从而盗取用户信息和钱财;还有人以“退款”等为由,诱骗用户提供姓名、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等信息;有的骗子还制作了以假乱真的“钓鱼网站”,一步步设坑,骗取用户重要信息......
警方提醒:
1 网上购物尽量到正规、大型网站,并仔细检查网址,谨防“钓鱼网站”。
2 不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软件,不随便点击聊天中对方所发来的链接。
4 必要时,可以对个人账号和密码进行复杂的加密处理。
包含个人信息的票据别乱丢乱放
快递单、飞机票、火车票、保险单、办理银行业务的单据包含了很多个人重要信息。
银行办理业务的单据、购物小票上等甚至还包含了银行卡号、交易金额等涉及个人财产的重要信息。
警方提醒:
1 妥善保管、处理好包含个人信息的票据,以免落入不法分子手中。
2 无用的单据可以直接碎掉,或将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涂黑再丢弃。
3 有用的单据要妥善保存,切勿乱丢乱放。
网上支付需注意安全
网络上存在“钓鱼网站”,不法分子在网络后台就能获取用户银行卡账号和密码;用户下载了植入恶意程序的软件后,手机钱包里的钱会不知不觉流失;木马病毒会藏在手机后台或伪装成其它软件,伺机盗取银行账户和密码,甚至劫持支付短信,将银行卡内的钱财洗劫一空。
此外,公共场所wifi安全防护功能比较薄弱,黑客可盗取wifi上任何用户名和密码,甚至网银、支付账号和密码等各类信息。
警方提醒:
1 进行网上支付时,尽量使用流量以确保支付安全。
2 此外,下载手机应用程序要去正规的应用商店。
据调查,只要花上几十元或上百元,就能轻而易举地让手机里“沉睡”的数据“复活”。一旦个人信息被窃取,财产以至人身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1 不要随意扔弃或出售未经处理的包含个人信息的手机。
2 在处理旧手机时,可通过删除内存、用第三方刷机工具进行一键刷机等方式彻底清除个人信息,避免隐私泄露。
不要随意留下重要个人信息
各类培训机构、中介机构、装修公司等办理业务时都会留下个人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上网时经常会填写调查问卷、玩测试小游戏、申请免费邮寄资料、申请会员卡等活动,也会留下个人信息。
警方提醒:
1 不要贪图小便宜,避免在网上或街头参加一些需要填写真实身份、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的抽奖、竞猜、促销送礼品等活动。
2 不要在商场、超市等地随意留下有自己联系方式的信息,避免可能产生的大量骚扰电话而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3 即便在求职时,个人简历也只需要填写必要信息,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求职平台和企业是否正规。
使用微信、qq等时,一些人会不自觉地说出自己的或标注他人的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等信息,或者在朋友圈晒自己的火车票、登机牌、出游地等。
另外,有家长在朋友圈不经意泄露了孩子的相貌和姓名等,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绑架等。
警方提醒:
1 尽量不要在qq、微信朋友圈等通过视频、照片、文字等形式暴露自己的家庭住处、单位地址、子女情况等信息。
2 不要添加不明身份的好友,进入陌生的群聊。
3 在与陌生人聊天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提供。
身份证等证件复印时一定要写明用途
身份证等证件的复印件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警方提醒:
身份证等证件复印时一定要写明用途,防止被他人利用。
以身份证为例,无论是申请信用卡、办理房贷……只要须附身份证复印件的,一律要记得签注。要用蓝色或者黑色签字笔,部分笔画与身份证的字交叉或接触,每一行后面一定要划上横线,以免被偷加其它文字。
身份证复印件签注写法:“本身份证复印件仅提供xx储蓄所……他用无效……”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