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区域内小区住宅体量多、规模大、居民区集中,这对小区消防安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徐汇消防部门积极开展走访调研,分析了辖区居民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现状,并有针对性地落实治理措施,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现状一 责任主体不明
居民住宅小区安全管理涉及街镇、居委、物业等多个部门,但管理权限有限,对室内无安全管理之责,仅靠宣传提醒居民自我管理,难以起到实际效果。
现状二 居住人员消防意识淡薄
由于居民消防安全意识不足,疏散逃生技能不强,加剧了在火灾事故中的损伤。
2018年4月,田林路某小区居民家中发生火灾,因缺乏逃生自救能力,未将屋内的毛巾、被子等物品浸湿,及时捂住口鼻逃离,错过了最佳逃离时机,最终导致4人吸入过多浓烟被送医治疗。
现状三私拉电线问题突出
随着各类家用电器普及尤其是大功率电器的使用,导致许多小区原有的电气线路负荷难以支撑,私拉乱接电线情况普遍,部分居民住宅小区又是砖木、砖混结构,耐火等级低,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现状四 公共空间占用现象严重
由于许多小区建设的机动车停车位较少,车辆随意停放占用应急通道问题突出,消防车辆无法快速达到,延误救援的最佳时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018年3月,徐汇东安路某小区发生火灾,消防车迅速赶到小区后,发现一私家车堵住消防通道,无法驶近着火点。最后,消防官兵铺了近300米的水带,才将蔓延火情控制,但事故最终殃及多户邻居,并致4人因吸入烟气后出现不适入院治疗。后经调查,由于该小区没有非机动车停车库,业主黄某就将电瓶车停在楼道内,并私拉电线充电,长时间充电致使电瓶车锂电池自燃引发火灾。
小区居民小吴:“那么,消防蜀黍们有什么治理良策吗?”
徐汇消防前端:“徐汇消防部门分别从“前端”提升居民防范意识和“末端”优化硬件设施建设入手,着力构建小区消防安全屏障。”
一是落实管理责任主体。支队督促各小区严格按照《上海市社会消防组织管理规定》,落实每个社区都配备1至2名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开展小区消防安全管理日常工作,并积极推动将消防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内容,严格考核奖惩。
二是充分动员群众力量,加强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根据区政府《关于发动群众参与整治突出火灾隐患专项行动的工作意见》,支队会同区综治办、区网格中心、区商务委、团区委等部门,广泛发动1.83万平安志愿者、350名网格员、11个社会青年组织等群众力量参与集中整治火灾隐患专项行动,并联合小区居委会、物业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和演练,推举至少1名社区消防宣传大使并发挥其组织开展社区消防宣传活动的作用。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宣传活动500余次,组织消防疏散演练350余次。
同时,由区政府出资,在全区建设完成了以社区居民组成的163家社区微型消防站,充分发挥了社区灭火救援的先期处置作用。
2017年3月,徐汇区钦州路上某小区居民住宅发生火灾,1名81岁的老人被困屋内。消防指挥中心调派社区微型消防站出动2名队员迅速到场,由于防盗门无法打开,队员在着火房间外部指导被困老人利用衣物捂住口鼻,匍匐身躯固守待援,有效避免了一起亡人火灾的发生,充分发挥“救早灭小”作用,为后续消防部队破拆营救争取了宝贵时间。
一是完善、新建消防设施。徐汇消防支队会同属地派出所社区民警多次实地走访查看后,发现许多老旧小区具备安装非机动车充电停车库的条件,这对因电瓶车违规充电而引起的火灾可谓是一剂一劳永逸的良药。目前,在区府相关部门以及属地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已对本区江南新村、日晖二村、日晖五村等老式小区陆续完成了电瓶车充电车库建设。后续,徐汇区将对170个电瓶车停放困难小区集中建造充电车库,并统一配备火灾报警和喷淋设备。
此外,对于社区新型消防设施的建造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以田林十二村为例,已在居民家中安装了烟雾报警和电弧探测报警设备,这些设备通过物联网与后台的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对接,能够实时监控,实时报警。系统装好不久时,就为该小区的李阿婆排查出了卫生间电线裸露老化的消防安全隐患。
二是专项整治,畅通消防通道。徐汇消防支队联合属地街镇、公安等部门对全区893个居民小区占用消防通道的行为,按照“一栋栋查、一层层过”的原则,予以重点整治。对违法占道物品一律搬离、违法占道车辆一律牵引。
支队在与小区居民签订《居民防火公约》,规定严禁堵塞、占用消防车道,并在加强检查监督的基础上,充分发动各基层消防安全组织力量,建立相应的上报和处置机制,确保发现及时、监督有力、常态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