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90多天,世界将进入“中国上海时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位于青浦区的国家会展中心举办。
青浦区长夏科家在接受话匣子“区长一诺”专访时表示,面对服务进口博览会这一新的挑战和契机,百日冲刺中,青浦区要完成道路建设、河道整治、市容环境等配套工程68项,总投资50.49亿元。青浦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担当意识和奋战状态,努力“站好c位”,让硬件有保障,服务有质量。
国家会展中心自正式启用以来,逢大展必堵成了前来参展客商和周边居民的心头痛!而对标国际一流,在进口博览会召开之时,要确保“展会首日交通精准,专业日交通有序,公众日交通可控”的目标,“四叶草”周边的道路首先就得“舒筋活血”。
这是一双20岁小伙儿的手,满手的老茧在述说着他主人干的活,全凭手上功夫。熊健,来自重庆,两年前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出来打工,边做边学,跟着父亲学了钢筋绑扎的活儿。自打去年国庆后,来到蟠龙路改建工地,每天重复着几千乃至上万次“钩、拽、拧”,对于一个毛头小伙来说,这份工作是有些枯燥的。
(钢筋绑扎工·熊健)
骄阳似火,小熊身上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浸透,脸上挂满豆大的汗珠,“上海的天太热了,我们重庆虽说是火炉,但也只是热,不像上海是闷热。”小熊一手扎丝,一手扎钩,将横竖交叉点的钢筋用钢丝扎牢,工作看似简单,却是所有道路基建中高质量完工的保证。
(徐民路工地)
全长1.2公里的蟠龙路和2.3公里的徐民路改建工程,都是此次配套道路提升工程中的重点。尤其是正对着国家会展中心西大门的徐民路,工程架构极为复杂,包含道路建设、排水工程、架空线入地等多项工程。西虹桥公司规划建设部部长岳宜宝说:“原来徐民路只是一条镇级道路,路宽仅有16米,改建后将拓宽至32米,双向四车道。”
力争在9月30日前完工的徐民路,作为国家会展中的门户道路将是一条兼具城市生活和交通功能的景观大道。“到时候,道路两侧全部种植实生银杏,道路内侧绿化带内也将种上日本早樱。可以预见,未来的徐民路将成为沪上又一处赏樱圣地。”岳宜宝说。
蟠龙路改建工程目前已经进入到路面浇筑阶段。这项从2016年就开工的工程,在隧道股份蟠龙路改建工程项目负责人周振看来,最困难的不在于道路建设本身,而是当他们在做管线搬迁时,路面被挖开,400多根管线暴露眼前,随后展开的一系列为管线找主人的经历,成了他10多年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挑战:“每次我们碰到不明管线就要停下来。电力公司拿了图纸来,好多管线他们自己的图纸上没有。”
当一次次管线找到“主人”,电力、燃气、通讯、雨、污等12个主管单位逐一完成重新布线后,给路面建设留下的时间已不多了。想要优质高效、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工人只能争分夺秒,尤其是进入高温天之后,工人上午10点到下午3点避高温休息,工作时间只能往前或往后挪,加班加点到晚上八、九点已是常态。“从架空线入地之后,后面的工程按以往工期要六到九个月完成,但现在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三个月了,像这样工期这么赶,质量要求这么高,在我职业生涯里还是第一次碰到。”周振说。
等到徐民路、蟠龙路、诸光路、天山西路等多条“毛细血管”打通后,场馆周边的通行能力将得到明显提升。
“让游客愿意在路边举起手机、按下快门,充分感受城市处处是风景。”青浦区68项建设和整治提升标准分别是核心区采用“特、一级标准”、延展区采用“一级标准”、外围区采用“二、三级标准”。其中,国家会展中心周边1平方公里核心区是重中之重,采用特、一级标准。特级标准主要参考杭州g20、厦门金砖会议、迪士尼等的经验做法,在每一个细节上精雕细琢,将河道、绿化、城市家具等城市景观提升更具艺术感、更加引人入胜。
(种草工·王玉海)
王玉海, 55岁,来自山东曲阜。这天,他的工作就是带着工友完成小涞港300平方米的水草种植。他说:“种水草就和我们小时候在老家插秧差不多,不过也有标准,不能过密过疏,基本就是10厘米见方的地方种4棵。世博后滩公园去过吗?里面有一段水净化系统湿地,那就是我们帮着做的。”
(小涞港方位效果图)
全长7.8公里的小涞港是与国家会展中心东出口仅隔五六十米的河道,这条宽不过三四十米的小河,跨越青浦、闵行、松江三区。在展馆周边核心区段,河的东岸是青浦,西岸是闵行。徐泾水务管理所所长夏静说:“由于长期处于各区管理的末端,这条河屡治屡返潮,就在一年前,周边居民路过此地还要掩鼻而过。岸边布满违建,还有一些散乱坟墓。周边居民也不断投诉,为什么小涞港三个区治理,反而三个和尚没水喝?”
可现在站在会卓路桥上,放眼望去,小涞港的整治样版段已是水清岸绿,白鹭栖息岸边,偶尔还有小鱼跃水而出。过去久治不清的小涞港缘何一年之间大变样?夏静说,治污首先就要截污:“企业、小区全部做到雨污分流纳管,不允许直排入河。各区各自分责,自家的孩子自家抱,谁产生污染谁治理。”
青浦、闵行两区协同作战,将各自岸上污染源根除,河道水质提升则交由青浦一家统一治理。一条臭水河要旧貌换新颜,变成一条景观河,至少涉及河网重构、水质净化以及河岸景观再塑三个方面。
于是,青浦区请来了g20杭州峰会水质提升保障团队——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原班人马,为包括小涞港在内的场馆周边水系做河网重构。团队负责人丁瑞博士介绍说:“我们根据水系特点,把小涞港、泾北河、老洋泾港等场馆周边这些河道串联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河网循环圈,通过闸、泵、堰调控起来,形成自循环。”
南科院的这套利用溢流堰控制河道水位,加强河网自循环的方案对小涞港周边河网水质提升可谓立竿见影。这个溢流堰还具备景观功能,高水位溢出水坝时,上下40-80公分的落差还将呈现飞流直下的瀑布效果。
(溢流堰效果图)
水质净化方面,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的加盟对整个工程来说如虎添翼。工程师陈强指着眼前能见度已达1.5米的水体说:“这还只是治理一个月后的效果,到11月进口博览会召开之时,这里的能见度将达到清澈见底的效果。”
“我们采用的是食藻虫诱导水生态技术。经过我们驯化,提纯,复壮的食藻虫专门食用藻类、有机颗粒和悬浮物,它把藻类食取之后,转化的排泄物会使水成为弱酸性,从而抑制藻类生长。”陈强说:”第二步我们要缓解污染河道的水下荒漠状况,种植苦草等水草构建水下森林,为水体供氧,后期投放鱼、虾、螺、贝,恢复水下生态链,从而达到水体自我净化功能。”
“河中有瀑布,岸上有彩妆。”滨水景观同样不容忽视。这次的岸上景观再塑交由国内数一数二的滨水景观设计团队——华建集团环境院景观二所来担纲。小涞港样板段的河岸两边滨水步道和亲水平台已经就位,金黄色的美人蕉风中摇曳,与远处的香樟、银杏遥相呼应,待到11月金秋时节,近处的波斯菊、地中海英蒾与远处的无患子、银杏等将营造出绿、黄、红等多层次,且处处是风景的迷人秋景。
让城市肌理更加健康,建筑可阅读,景观有温度。进口博览会的绿化景观布局更为科学,也更有特色。“四季皆有景”,随着展馆周边一块块的绿地和口袋公园的落成,大虹桥地区正在以最高标准进行自我更新。
(左:李祖龙右:蔡双华)
在进口博览会周边工地上,会时常遇到像李祖龙和蔡双华这样的夫妻工人。两人今年都已经五十岁了,来上海从事绿地水电工已经10年。省吃俭用把儿子培养到大专毕业,前几年又在老家湖北宜昌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现在每月还要还贷3000多块,不过好在前两年儿子毕业之后已经来到了身边,也在园林工程公司学做苗木种植管理工作。问离家这么多年,想不想家?不想之前一直说说笑笑的蔡双华瞬间眼角湿润,不好意思地背过身去擦拭起眼泪来:“肯定想呀,家里还有老人,现在也就每年过年能回去一次......”
占地6000平方米的蟠中路15-01地块,按规划是一处适宜市民、游客休憩的口袋公园。园内苗木已经种好大半。绿化技术指导王志辉一大早赶过来,就为了过来看一下刚移植下去的几棵香樟树的发芽情况:“夏天其实不大适合大型乔木的移植,前几天有几棵看着发芽情况不是很好,马上就给打上了营养液了。”
“这种大树营养液主要功能是能激活细胞再生,提供各种营养元素,提高大树的免疫力,从而提升它们的成活率。”王志辉说:“我们现在苗木养护工人基本都是‘起早贪黑’,因为白天高温日照强,水浇下去很快就蒸发了,因此都是早上6点之前和晚上太阳下山之后六七点再浇一遍。”
(周边绿地效果图)
周边绿地在植物的选种上倾向于色叶植物为主,除了银杏、无患子之外,中层以杜梨、石楠、垂枝桃为主,沿路种植黄馨、锦带花和鸢尾等低矮花卉,同时还会增大落叶树的用量,“它的优势在于,冬天落叶不遮光,可以让市民在冬日充分享受阳光,夏天树叶浓密,能让市民有地方乘凉。”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院长张浪说。
三个月后,当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上海,当你为这场“不一般”的盛会而来。漫步于宽敞通畅的徐民路,走过水清岸美的小涞港,亦或在布满鲜花和绿树成荫的口袋公园中休憩......请记住这一张张笑脸,因为他们的精雕细琢、挥汗如雨,让申城风貌鲜活铺展。上海独特的城市温度得以展现,让我们为他们点赞。因为一场成功的盛会离不开他们的默默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