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人力三轮的消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崇明再也不是脱离大上海快速发展轨道的“孤岛”,而是在全球卓越城市建设过程中,有独特定位与功能的世界级生态岛。与之相匹配的,必然是现代精细化的城市管理体系,有温度也有制度,通过已被城市反复验证过的治理经验“转移”与“嫁接”,快速提升崇明的生活环境品质,为远郊百姓营造一个有序安全的交通与社会环境,是崇明全面融入大都市战略发展体系的必由之路。 许多上海人对于崇明最初的印象都停留在城桥,那块刻有“崇明岛”三字的不规则石碑旁,那一排排整齐划一的人力三轮车上…… 记得当年申崇公交刚刚开通时,笔者尝鲜乘坐到城桥镇下车后,眼前的人力三轮车几乎一眼望不到尽头,数量虽多却不喧嚣,也不上前“拉客”,车主们就在那里静静地等候,或随意地攀谈着,仿佛只是在消磨着午后的时光。它几乎能把你送到城桥镇的每一个角落,速度不快,却绝不会走弯路,途中车主有时还会用你听不太懂,却很亲切的崇明话介绍这里的风土人情,特产小吃……这样的场景与市区快节奏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你刚一来崇就有了一种慢下来的体验。但随着《上海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等相关法规的全面施行,崇明城桥的人力三轮已于今年6月全面停运,这一道风景瞬间成了回忆。 虽有人情温度但却与现代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安全保障要求并不匹配的人力三轮停运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随着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不断深入,老百姓的获得感不断增强,收入水平也水涨船高,人力三轮廉价的优势已可忽略,加上共享单车及网约车等新型便捷出行方式的兴起,让人力三轮基本已失去了市场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力三轮车主私装电瓶、随意涨价、恶意违反交通规则等现象开始出现,更加速了它的灭亡。其消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崇明再也不是脱离大上海快速发展轨道的“孤岛”,而是在全球卓越城市建设过程中,有独特定位与功能的世界级生态岛。与之相匹配的,必然是现代精细化的城市管理体系,有温度也有制度,通过已被城市反复验证过的治理经验“转移”与“嫁接”,快速提升崇明的生活环境品质,为远郊百姓营造一个有序安全的交通与社会环境,是崇明全面融入大都市战略发展体系的必由之路。 据了解,崇明区相关部门已对人力三轮退出运营市场做了充分的评估与后续安排,包括增加公交线路与频次保障出行,最大限度地维护好三轮车车主的合法权益等,可谓平稳有序地完成了此项工作。当然其运营功能的消失并不会影响到人力三轮其他功能的开发,惋惜之情多少还是会有的,但若过多地纠结于情怀与记忆的乡村,是会缺乏持续振兴动力的。现代社会治理理念与方式的融入才是更好地满足远郊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效途径。让居住在这里的人生活在乡村,出门享受到的却是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与管理配套,才能让更多人才来到或返回乡村,让更多的本地精英留在崇明,参与到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之中。 人力三轮车的出现、兴盛与消失折射了崇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是珍贵的历史记忆与影像留存,其彻底地退出市场运营是崇明城乡社会治理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曾经所承载的“崇明温度”应该被传承。或许它还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在崇明生态旅游功能的开发中,重新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