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今年将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2018-8-1 9:48:44发布81次查看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到2020年底,本市将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实现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居民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根据上海市下达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浦东新区今年将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上海自2000年成为国内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以来,已开展了许多基础性工作,为垃圾全程分类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3月,上海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建立生活垃圾的全程分类体系,4月又进一步出台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0年底,本市将基本建成与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实现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居民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生活垃圾分类质量明显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3.28万吨/日以上,其中,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7000吨/日,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行动计划》要求,更加注重全程分类、更加注重全域覆盖、更加注重全民参与、更加注重全面实效。为了确保全程分类的实现,管理部门在硬件建设方面上规范并增配了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清运车辆,所有分类收运车辆需完成标识张贴、色彩喷涂,便于居民识别、监督。目前,本市垃圾分类实效比较理想的居住区,绝大多数都采用了“定时、定点、定类、定员”的管理模式,逐步培养起居民垃圾分类习惯。
上海在2014年根据本市垃圾含水率高的特性,实施“一严禁、一鼓励、两分类”(严禁将有害垃圾混入其他垃圾投放,鼓励市民将可回收物单独存放集聚后售卖或交投,日常要坚持干湿垃圾分类),2017年又发布了《上海市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明确上海全面实施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对拒不参加垃圾分类的单位和分类垃圾质量严重不达标的单位要求实施整改,否则予以延迟收运的处理,倒逼各类单位落实源头分类责任。
值得关注的是,《行动计划》还明确了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进一步规范硬件配置、加快制定法规政策、广泛动员市民养成分类习惯等。本市将用3年时间完成1.7万余座分类垃圾箱房改造,规范配置900余辆湿垃圾专用收运车、16辆有害垃圾专用收运车,改造41座大型中转设施,通过规范源头到末端的分类设施设备配置,完善全程分类物流体系。
今年,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城市精细化管理,浦东新区也在全力推进此项工作。根据上海市下达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浦东新区今年将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中20个街镇创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街镇;2019年巩固成果,其余16个镇完成生活垃圾分类达标街镇创建,2020年实现源头分类和绿色账户全覆盖目标,街镇全面实现分类达标街镇工作目标。
目前,浦东新区正加快设施建设,尽快提升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和源头分类的匹配度,例如推进集中处置设施湿垃圾资源化利用二期项目的建设,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街道建立湿垃圾就近处理点,各镇建立“一镇一点”的湿垃圾就地处理点,基本实现区内“大循环”、街镇内“小循环”。此外,浦东新区将分解任务指标,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塘桥峨海小区、沪东朱家门小区、花木阳光苑小区、陆家嘴仁恒滨江小区、书院塘北村等垃圾分类模式。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