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王佳燕8月1日报道:有这样一条公路,串起了沿途散落的珍珠——g60高速公路。2016年5月24日,松江区率先提出沿g60构建产城融合的科创走廊,1.0版的上海松江g60科创走廊开始焕发生机;2017年7月12日,杭州嘉兴的加入连成2.0版沪嘉杭g60科创走廊的版图;2018年,以沪苏湖合高铁建设为契机,3.0版的g60科创走廊将触角伸至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一廊一核多城”的空间布局逐渐形成。如今,g60沿线优质企业集聚,这一串珍珠链越串越长,一颗颗珍珠因相互作用而绽放更加闪耀的光泽。
紧握时代的脉搏布局发展之路
沿着g60高速松江段一路俯瞰,曾经,这里是成片的农田。松江,上海之根,鱼米之乡,天时地利在上海西南部的沃土上成就了一个农业大县,且逐渐根深叶茂。199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这片物饶丰富的土地,松江,趁着工业化的浪潮,迈向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招商引资、工业开发,松江从农业大县一跃而成工业大区。一大批内资企业,尤其是浙江一带企业,伴随着松江工业化的脚步蓬勃壮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时间进入千禧年,在工业化的推动下,松江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上海“十一五”规划中,上海为努力构筑特大型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提出“一城九镇”的城镇体系,其中“一城”即松江新城。城乡一体化速度加快,2005年,新城逐步建成,人口有序增长。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对外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内需又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松江制造业遭遇“转型阵痛”,区域经济发展长期在低谷徘徊。
“松江转型发展的最大难处在于外资企业多,但是总部不在松江,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松江区副区长高奕奕说。什么是内在动力?科创。2016年,松江正式提出要通过科创驱动发展,g60科创走廊建设从概念走进现实,并得到了周边城市的积极响应。
g60科创走廊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015年,华铭智能上市,业务量急剧上升,却面临着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土地。松江,乃至整个上海土地指标非常紧张,扩产能的需要却迫在眉睫。董事长张亮在和松江区有关负责人交流协调过程中,得到了意外的解决方式——鼓励争产制造业外迁,研发中心集中松江。“老员工没有因为异地搬迁流失,所有的供应商依旧在1小时可达范围内,两地政府服务企业思路相通,企业的电话号码仍以021开头。”如今,厂房已迁至嘉兴,今年3月正式投产,产能翻倍,企业运转更加高效。“这种布局对我们企业来说非常有益,不仅可以集中创新研发,还可以借g60区位联动优势将企业效能向长三角一带辐射。”
图片说明:g60枢纽
以科创为驱动力破题转型升级
2010年1月1日,g60沪昆高速正式通车。彼时想必从未有人料到,6年后,上海松江用“科创”元素为其赋予新的价值。
g60科创走廊,作为松江转型发展的“牛鼻子”,是对标硅谷、128公路等世界国际一流科技园区成功案例形成的。g60高速松江段40公里沿线,拥有产业集聚和松江大学城等资源禀赋,集中了松江区95%的工业产值,占全上海市的10.3%,集聚了46家世界500强企业,是松江产业及城市发展所依托的主要空间和创新要素资源。
通过沿g60高速两侧重新规划布局,“一廊九区”九大功能板块错位发展,分工协作,有利于解决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两张皮”的问题,促进产城融合发展,营造更优科创制度环境,让科创要素按市场规律自由流动和配置。同时,精准定位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智慧安防、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6+x”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g60科创走廊建设之初,松江就结合“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腾出九亭、新桥、泗泾、洞泾四镇交界区域26.62平方公里土地进行联动整治、统筹规划。在此区域精心打造出的“九科绿洲”(临港松江科技城)正是如今g60科创走廊的“龙头”。与此同时,松江大刀阔斧调减落后产能,把土地等资源要素优先配置给先进制造业,在房价巨幅攀升期,毅然将1000余亩房产用地调整为先进制造业项目用地。此外,积极落实研发费加计扣除,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7.91亿元,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自主创新税收优惠等政策。
以科创为支撑,g60科创走廊建设过程中深化拓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着眼产学研一体化,与清华、复旦、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加大合作力度。近年来,复旦类人脑研究院、中科院上海低碳研究院、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区域联动平台等相继在松江落地。
g60科创走廊建设两年多来,为区域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松江区地方财政收入2016年增长33.2%,2017年财政总收入首次超过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1.2%,增幅连续位居全市前茅。同时,g60科创走廊以其强劲的科创驱动效应、强劲的产业结构调整、强劲的先进制造业投资、强劲的辐射带动战略态势,破解了转型升级的大难题。
图片说明:科技绿洲
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作为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我将参与协调九地市区域合作中的重大事项和项目,同时也为湖州与其他地市科技、产业对接协调搭建桥梁。”湖州市吴兴区商务局副局长谈黎伟曾在经济战线上奋战多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很快进入了“新角色”。2018年6月1日,g60科创走廊第一次联席会议在松江召开,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就此诞生。7月20日,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九地市精心挑选的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优秀人员陆续到位,进驻临港松江科技城双子楼某办公室。他们将在这里,通过面对面的办公模式,拉开九地市合作联动和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大幕。
在g60科创走廊第一次联席会议上,g60科创走廊总体发展规划3.0版也正式对外发布。把握面向长三角一体化的先发示范优势,基于对g60科创走廊进行更高层次的再审视、功能定位的再深化、面向未来的再谋划,九地市共同确定了“一廊一核多城”总体空间布局。辐射面积约7.62万平方公里,区域常住人口约4900万人,gdp总量约4.86万亿元,分别占长三角三省一市总量的21.2%、22.3%、24.9%。3.0版的g60科创走廊从城市战略上升为长三角区域战略,在长三角层面统筹规划、共同推进,将有更高的定位和更大的使命担当。
着眼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九地市共同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建立区域要素对接等常态化合作机制,引导企业双向互动跨区域发展,推动产业链梯度优化布局,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强化制度创新破解瓶颈制约。当前,沪嘉杭协同创新的常态化联动机制逐步形成。2015年至今,松江向苏浙皖地区产业转移合作96项,为长三角地区贡献14.6亿元以上的年税收。未来,g60科创走廊将继续发挥自身能效,在服务和带动长三角一体化的新发展理念实践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