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旧改阳光照进“大桥下面”
2018-7-31 11:37:05发布100次查看
7月28日10时,杨浦区大桥街道86街坊征收基地传来好消息:“二次征询”正式签约首日,共有469产居民签约,签约率达到90%,协议达到生效比例条件。许多居民群众闻讯后自发来到基地,与征收事务所工作人员及各方工作人员一起,共同见证了这一难忘的时刻。截至当晚12时,居民签约数攀升至511产,签约率超过98.08%,创造了杨浦同类型基地首日签约新纪录。
今年上半年,杨浦区先后进行了五角场镇闸殷村的征地房屋补偿、江浦路越江隧道重大工程项目征收等旧改征收工作,86街坊生效后,累计旧改征收已超过2500户,标志着杨浦区今年征收5000户的目标完成过半。
正式签约日前一天,27日中午,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区委常委、副区长王桢冒着高温,来到86街坊征收基地调研,并慰问征收事务所工作人员。在听取了区旧改办、征收事务所、大桥街道关于86街坊征收工作介绍后,李跃旗指出,面对杨浦面广量大的旧改征收任务,旧改指挥部、旧改办、各所属街镇及征收事务所,要牟足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紧盯目标,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创新旧改征收方式方法,形成工作合力,整合相关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旧改征收工作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86街坊地块位于大桥街道杨树浦路眉州路,是一片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类似于石库门建筑的二级以下旧里,浓缩着杨浦百年的历史变迁。上世纪,杨树浦路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工厂林立,86街坊的住户也多为工人,整个街坊热闹而充满生机。随着时代发展,杨树浦路与86街坊逐渐衰败。
走进这一地块,两排房屋之间是窄窄的弄堂,弄堂上空私拉的电线、挂满衣服的晾衣杆,将天空分割成细小的“碎块”。每幢不起眼的小楼里,前楼、后楼、灶间、亭子间、阁楼……这些原本只有单一功能的区域,往往都住着一户人家,他们共用一个厨房,每天都要去倒粪站倒马桶,今年70岁的徐妙发是在杨树浦路1391弄10号出生、长大的,他告诉记者:“房子里最多时住了5户人家,蟑螂、老鼠横行,黑暗潮湿,雨天房子还会漏水,至今还在用液化气做饭,生活在里面感觉特别压抑。”
“旧改的阳光什么时候能照到大桥下面来?”是徐妙发和所有居民们的心声。
近几年,滨江开发规划的实施,使杨树浦路这条百年“工业锈带”“华丽转身”。如今随着杨浦旧改的持续推进,这一地区的居民也享受到了阳光征收。
今年4月4日,区房屋管理部门张贴杨浦区大桥街道86街坊冻结公告,拉开了房屋征收工作的序幕。该街坊征收范围包括杨树浦路1375号-1435号(单号)、1391弄、1423弄、1541弄、1551号,眉州路1号-51号(单号)和广州路140号,共涉及被征收户521产,绝大部分为租赁房。4月16日,86街坊旧改征收进入意愿征询(一次征询)期,仅两天,同意率就达到94.82%。
区房管局、区旧改办科学完善征收补偿方案,积极与市区部门协调,尽早落实杨浦区和市配套安置房源,全力做好资金、房源等各项准备工作。
征收受托单位杨浦第二征收事务所工作人员严密做好前期调查摸底及各项准备工作,依规认真组织开展“意愿征询”工作,并于6月9日至10日,在杭州路第一小学食堂组织了6场政策方案宣讲会,组织居民赴外区集中看房(基地)活动,做好解读房屋补偿政策方案工作。
大桥街道旧改分指挥部充分发挥群众工作优势。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带领机关干部在冻结范围内实地走访,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难点,积极组织做好外围宣传氛围营造工作。基地所在地广杭居委所有居委干部走家串户,配合征收单位提前完成了前期资料的收集,并积极参与部分居民家庭内部矛盾化解,发挥“老娘舅”作用。
阳光透明的征收方式获得了居民的响应,在听取了征收方案以后,由于已经在附近的广杭苑小区购买了房屋,徐妙发选择了货币补偿的安置方式,并第一批签约。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