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从去年11月开始在城镇集中居住小区探索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而从上个月开始,新村乡新浜村也开始试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在全区农村范围中,第一个迈出了探索的步伐。 68岁的新浜村村民黄士英从上个月开始,每天多了一项新工作。每天早晚定时前往家附近的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记录片区内村民前来投放垃圾的时间、分类质量,做得好的就在表格上画个五角星,做得不好的画个三角形,并且指导他们如何分好垃圾。据介绍今年6月以前,新浜村和全区其他农村一样,村民每天只需要将垃圾分类投放在自家门前的垃圾筒里,等待垃圾收集员上门收集就行了。 新浜村 村民 秦品珍:“慢的话走过来要10分钟左右,一开始我想本来就不方便,那条路还没做好,就觉得不是很情愿”。 为提高垃圾分类品质,今年6月开始,实行定时定点投放。一开始部分村民不能理解,有的就算走过来投放了,分类工作也做得不够规范。对此,黄士英和村里一些党员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同时自己带头示范。 新浜村垃圾分类志愿者 黄士英:“(有的村民)丢到桶里面去的时候,往往怕麻烦,把装湿垃圾的马夹袋不拿出来,连马夹袋丢在里面。我就帮他们捡起来,当着他们的面捡起来,他们也感到好像有点难为情”。 投放点规定投放的时间是每天早上6点到8点,晚上5点到7点。村里给每户人家发放了不同颜色的干、湿垃圾袋,家里分类好以后,再拿到投放点上;投放点上配置240升的干、湿垃圾桶。还悬挂了“定时定点投放及党员连片包户公示表”,30户村民都在表格上,每户村民每天的垃圾分类情况做得怎么样,一目了然。此外,村里的5名党员每人联系6户村民,宣传引导村民正确做好垃圾分类。渐渐的,村民们都开始自觉按规定前来投放,分类质量也越来越好,表格上几乎清一色的五角星。 新浜村 村民 秦品珍:“干垃圾归干垃圾,湿垃圾归湿垃圾,苍蝇什么的没有了”。 新浜村 村民顾香郎:“弄好了一天到晚的来丢掉,明天就很清爽,第二天再来”。 投放点片区的村民家里的环境变好,而原先负责这个片区的垃圾分类收集员,也觉得工作省力了不少。 新浜村 垃圾分类收集员 倪卫忠:“以前要跑30家人家,现在只要跑一家,(省力吗)省力的”。 记者了解到,新村乡的垃圾分类工作也已经开展了一年多了,百姓的分类意识、分类习惯已经养成。今年全区要求推进更高品质更高要求的垃圾分类,基于良好的基础,新村开始在农村迈开定时定点投放的探索步伐,而新浜村成为了探索第一站。 新村乡副乡长 蒋华:“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这个村,分类效果都是蛮好的。黄士英呢作为这一个点上的负责人,她可以带动周边群众,她这个点,我们也是在党建引领下做我们的垃圾分类”。 试行一个月,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到如今定时定点投放后,百姓开始主动参与,村民自治程度也更高了。 新村乡副乡长 蒋华:“我们现在通过这个定时定点的话让农户体现一个户上分一分 路上送一下,然后到这个点,实际上就是从一个被动的接受,到一个主动的参与过程,这个主动参与过程,就是体现了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转变”。 据了解,新村乡计划通过这个点辐射周边地区,逐步在更多区域铺开这个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