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科站“开放式实验室体验活动”暑期第三周精彩掠影
2018-7-23 0:00:00发布121次查看
少科站暑期活动开放式实验室活动进入第三周,许多“小科学家”们都在实验室里度过了精彩有趣的时光,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
7月17日—7月21日期间,共有6项互动式实验室开放,分别是《可编程智能积木体验》、《玩刮画、做皮影》、《小船长diy活动》、《中国古代科技小制作”走马灯”》、《气动玩具制作—挖掘机》、《明轮船》。
这些精彩有趣的实验室开放活动让同学们流连忘返。
《可编程智能积木体验》
7月17日上午,少科站开放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传感器控制的实验室活动,同学们化身电子编程高手,在老师带领下设计制作一款心跳盒子,卡通小人会根据你的脉搏上上下下做仰卧起坐。还可以自己设计脉搏监视器,随时关注自己的健康。
在活动中,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脉搏传感器,脉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知道了为什么现在的手机用软件就测量脉搏。同学们还学会了编写程序控制脉搏传感器工作。图形化的编程语言让没有编程基础的同学也可以很快上手。在电子电路的基础上,同学们自己设计了一个卡通小人,增加了的作品的趣味性。
通过这样一次实验室开放,传感器揭下了自己的神秘面纱,以一种新颖有趣的形式来到同学们的生活学习中,同学们也在活动中感受了一次制作创客作品的全过程。希望爱创新的小伙伴们能在少科站开启他们的创客之旅。
《玩刮画、做皮影》
7月17日科艺创意实验室开放,迎来了爱好创意制作的同学们,大家兴致盎然的利用刮蜡纸来学做皮影人物。
《玩刮画、做皮影》是以我国的民间艺术皮影为题材,通过了解皮影的造型特点,然后用刮蜡画的方式,制作一个能活动的刮蜡纸皮影。利用炫彩刮画纸来学习绘制皮影图案,能够在了解皮影图案的基础上,将平面的作品制成会动的玩偶,并且还能双手耍玩娱乐,特别有趣!
皮影人物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的综合处理,这种创作方式有利于打开创作思路和想象空间,为今后的创意制作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小船长diy活动》
2018年7月18日下午,杨浦少科站梦工厂实验室里热闹非凡,座无虚席。是什么活动吸引了近40位学生与家长挤满了实验室呢?没错,是同学们喜欢的动手实践活动——《小船长diy》。
老师讲解船模知识、同学们零距离接触军舰和帆船模型。小模型迷遇到有问题,老师都会耐心和他们答疑解惑,大家听得格外认真、看得津津有味。
同学们还与家长共同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泡沫板,电动机,螺旋桨,电池盒,金属轴等零件组合制作了电动船模。还在调试后进行了一场紧张激烈的直航比赛,在比赛中获胜的小朋友还获得了电动军舰模型奖品。整个实验室开放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大家都意犹未尽,期待着有机会再来少科站参加丰富多彩的实验室开放活动。
《中国古代科技小制作”走马灯”》
7月19日下午,来自全区近30名对机械制作和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同学及家长来到杨浦少科站,参加“中国古代科技小制作——走马灯”暑期杨浦少科站“小创客实验室”系列活动。该活动也是《中国古代科技》系列课程作为体验活动向学生开放。
活动开始前,孩子们就实验室台上的“玩具”吸引住了,在蜡烛之上,一顶“罩子”在不停地旋转,原来是“走马灯”呀!这么神奇好玩的“玩具”原来从古就有呢!
杨浦少科站辛琳华老师从秦汉《西京杂记》说起,带领同学们穿越古代的文字记载中,蟠螭灯、影灯、马骑灯……原来,在不同时时代,“走马灯”有不同的“叫法”哦!通过动画演示,同学们还了解了走马灯是利用了“利用热对流作用带动叶轮旋转”的科学原理,孩子们纷纷感叹我们中华古人的智慧真是博大精深呀!
画纸、铅丝、蜡烛、烧杯……各种各样的材料摆放在同学们面前,每个小朋友在辛老师的指导下自制走马灯,同学们还“脑洞大开”,为走马灯的纸壁上画上了个性的画作,蛟龙、游鱼、凤鸟、船帆、奔马……再配上自己喜爱的古诗词,不一会儿,专属自己的“走马灯”就出炉啦!瞧,“车驰马骤,团团不休”,又好看又好玩!
活动结束前,辛老师让同学们上台展示分享了自己的走马灯,说说自己碰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通过此次开放实验室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也营造了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
《气动玩具制作—挖掘机》
为倡导青少年参与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假期课余生活,培养他们对于模型机械的兴趣爱好,杨浦区少科站创意梦工厂推出了制作“气动挖掘机”的实验室开放日活动。
7月20日下午,几十位来自杨浦区中小学校的学生和家长欢聚一堂,大家利用预制木条、塑料针筒、羊眼螺丝、塑料扎带等材料来制作“气动挖掘机”模型。
听一听机械模型的知识,看一看气动零件的结构,试一试挖掘机器的功能。小朋友和大朋友一起参与亲自互动,你用热胶粘木条,我拿软管连针筒,他用螺帽套螺丝,真是忙个不停。大家还兴致勃勃地操作挖掘机,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实验室外面酷暑难当,里面更是热度不减。做中有学,学中有乐,不亦乐乎。
《明轮船》
7月21日上午9点,19位同学和家长,冒着酷暑,相约少科站“梦工厂”,参加“明轮船” 制作讲座。
明轮,又称明轮推进器,是船舶的一种推进工具,先进于桨、橹等推进用器械。在进入热动力时代的前40年,明轮推进是蒸汽舰船采用的主要推进方式。
讲座,首先对明轮发展的简史进行了回溯,大家了解到明轮是对中国古代车轮方式的演变;其次由明轮船所涉及到的相关物理和机械知识进行了简约和清晰的演示。互动过程中,同学们知道了明轮推进的原理,了解到明轮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实践与运用。
同学们通过读图、敲、粘、绑、焊接等等手工工艺,按部就班的制作明轮船,在反复试水的实验过程中解读重心和平衡,明确两者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重要性,在认知渐趋增长中不断对明轮船进行调试、调整和配置。
90分钟实践体验很快就过去了,动手让学生们产生了愉悦,对模型设计和模型建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些开放式实验室是不是都很有意思呢?
不知不觉就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呢
杨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