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梅:金山农民画传承者
2018-7-27 14:44:01发布133次查看
一名科班出身的油画师,用20年的时间,将金山农民画演绎出另一种意蕴风情。她就是区政协委员王红梅,艺名王阿妮,也是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金山农民画画师、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盟党派成员、首批“金山工匠”。
70年代后,金山农民画的风潮涌入乡间。王红梅的父亲和当时一些同样爱好书画的叔伯们,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民画的创作中。奇趣的构思、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的用色,父辈们的作品相伴王红梅的整个幼年时光。对农民画的情有独钟,便是从那时候缘起。高中时期,王红梅就已开始尝试着为父亲的初稿描边填色。
后来,王红梅考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专攻油画等西洋类画法,但对农民画她并未束之高阁。在学校跟随导师专习油画之余,假期里,王红梅潜心在父亲的农民画室里“洋土”并修,不仅夯实了功底技巧,更为她之后的作画风格建塑起自己的灵魂。她的作品《桃子丰收》《艺术广场》《梦圆上海》等先后多次荣获全国、省、市、区的奖项。其中,作品《代代红》在亚信峰会期间,为多国第一夫人现场展示,更有多幅作品被国家文化部选作国际文化交流的艺术品到海外参加巡展。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农民画,王红梅还将农民画元素融入到杯垫、真丝围巾、艺术伞、手袋、指甲钳、茶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当中,开发衍生产品。这些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物件,不仅成了众多文艺爱好者的新宠,也成为许多本地市民海外出行首选的伴手礼。
事业稳定了,王红梅也积极回报社会、服务社会。2014年,王红梅成立上海金山区阿妮民间绘画工作室,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活动项目和金山农民画研究、展示、生产制作,国画和书法的创作、交流、培训等。工作室先后承办多个公益项目,定制公益课程,开展爱心义卖、关爱老人、扶贫帮困助学。2015年,工作室参与“福在金山、乐在老龄”活动,每周一次去看望敬老院的老人,给他们带去温暖。2016年,《寻找下一个毕加索》公益项目在王红梅的精心策划下应运而生,通过“义教”向“义卖”的延伸。在历时10个月的农民画培训后,王红梅将自己与学生共同创作的6幅画义卖所得的全部善款捐赠给12名贫困儿童。
今年区“两会”,王红梅就积极培养金山农民画接班人提交提案。提案中,王红梅详细分析金山农民画现状,提出传承金山农民画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希望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将农民画逐步推入社区、学校,培养更多的金山农民画接班人。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