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杨浦新闻

攻坚克难 创新推进工程项目建设

2018-7-26 0:00:00发布183次查看

从区建管委了解到,日前,新江湾城三门路空中连廊工程(以下称“空中连廊工程”)已取得施工许可证,进入现场施工阶段。作为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江湾城三门路空中连廊工程是杨浦区立项、管理、投资的重大市政工程项目,既是2017年重大项目之一,也是2018年“双十”工程之一。
  空中连廊工程由“俞斌市政基础设施创新工作室”(以下称“工作室”)实施创新推进。“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11月,专项推进杨浦区重大市政工程建设,负责技术难题攻关。面对紧迫的时间、艰巨的任务,“工作室”在优化设计方案、协调周边地块开发商及管线单位、加速前期审批等前期工作上攻坚克难,圆满达成工程二季度合法合规开工的目标。
  钻石形连廊方案从何而来?
  空中连廊工程横跨淞沪路、闸殷路和三门路形成的五路交叉口,北面是新江湾城社区,南面是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工程未来将承接铁狮门广场、上城广场、国华国际广场、创智天地广场及军事(现状)五个地块的连接需求,以及起到保证该节点行人过街安全的重要作用。自2014年12月31日,该工程同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工程一并完成项目建议书批复以来,区委、区政府就十分重视设计方案的研究制定。
  据介绍,秉承方案设计要着眼长远的宗旨,本区对空中连廊规划设计进行了国际方案征集,日本、英国、美国等多国知名设计公司参与,最终全球最大的工程顾问公司之一,英国奥雅纳(arup)公司的生命之树的概念方案中标。该方案将空中连廊设计为一棵舒展开来的树的形态,分成五个“树杈”连接五个地块。但在具体深化的过程中,这一方案过多强调了外形的优美,弱化了通行功能,行人从一个“树杈”到另一个“树杈”,都必须通过树的“主干”过去,这无疑增加了通行时间。
  如何做到景观性和功能性兼顾?“工作室”从中标方案的理念着手,提取中标方案的主要特色,定位于“强景观、弱桥体”,联合代建单位、设计单位等,提出了将被道路分割的各地块环状连接形成的钻石形空中连廊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奥雅纳公司会同国内设计公司对方案进行了再设计,最终钻石连廊方案于规划公示过程中获得了公众的一致认可,并听取公众提出的增加遮阳设施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成为现方案。
  工程代建单位负责人、上海市市政工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克告诉记者:“不同于传统过街天桥不讲究美观、只讲究通达功能,空中连廊理念是上海新一轮建造天桥理念的重大变化,它强调桥体本身的景观,结构要轻盈优美,而且桥体延伸出的几个角都要和周边几大开发地块融合起来,这些建设理念更接近国际化的视野。”
  据悉,空中连廊工程计划与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完成。届时,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将承担缓解新江湾城区域交通的“车行快速通路”,而空中连廊将创造“人行惬意枢纽”。桥面上设有观景休憩平台及景观小品,开放的空间不但可为体育、亲子、演出等提供场地,更能给周边商业带来更大的人流与更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功能、景观、形态三者完美融合的城市新地标,城市副中心上空的一枚璀璨“钻石”。
  沟通协调 汇聚项目建设合力
  为促进本工程效益最大化以及保证行人过街方便的基础上,“工作室”经与市规土局讨论及对国内外类似项目的充分调研,将主桥与周边建设中的商业项目高度融合,而不是简单“放”在城市已有公共交通干道上,这就需要周边地块开发商无偿出借部分土地用于空中连廊工程的建设。
  在此情况下,“工作室”带头与周边地块开发商积极对接建设方案,既需要得到各开发商的支持,又要协调好空中连廊工程与其余开发项目的建设进度,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工作室”负责人俞斌告诉记者:“不像其他中心城区,商业地块都已经建成了,再做类似的市政工程,都是跟既有建筑相连接,这里的周边地块比较多,建设情况现状也比较复杂,有建成的、在建的,还有没开建的,怎么样把这个空中连廊方案做到更优,怎么样要求其他项目方案配合这个市政工程进行优化,这是我们要花大力气的地方,为此,我们耗费了近4个月的时间,进行了不下几十次的谈判、协商。”
  俞斌还透露,除地质条件差外,工程范围内限制条件也极其复杂,既有轨道交通10号线、规划的轨道交通20号线、市政合流一期总管、建设中的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工程及包含110kv电力管线、三门路-国顺东路电力隧道在内的大量市政管线,部分桥体立柱位于各基础设施的法定保护区范围内,于实施前需取得各管线权属单位的施工许可。
  “工作室”通过研究相关法律规范,详细摸排现场情况,梳理各保护区的影响范围,形成了桥体立柱的实施可行性方案,积极与各管线权属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和协调,主动召集各单位到现场进行踏勘调研,逐一攻克各审批难点,并最终取得许可。
  开辟通道 加速前期审批
  一个项目从立项、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评审、规划方案,再到办理施工许可证,粗略算下来有20多个过程,大约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走完,但空中连廊工程仅用时11个多月就拿到了施工许可证,这要归功于“工作室”成员们创新工作思路与辛苦付出。
  据了解,为守住“6月拿下施工许可证”的节点,在推进前期审批过程中,“工作室”对相关手续开展全面梳理,根据既有项目的推进经验和最新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文,积极协调各审批部门,找准“快”与“规范”的平衡点,开辟出一条合法合规的快速通道,进一步提升前期手续的办理效率。
  比如在本工程规划审批过程中,经协商以借用土地形式,规避征地所带来的过长审批时限;规划方案送市规土局报审前,同时对土地权属人、道路交通及管线管理部门等多家单位开展意见征询,主动询问反馈意见,征询效率大大提高。
  “没有什么更讨巧的捷径,就是要多花时间、多花精力、多动脑子、多去协调,毕竟项目的审批程序、科学施工工艺等规定和要求,决定了我们必须按部就班去做,只不过怎么样加快去做,这是我们需要开动脑筋去突破的。”俞斌说。
  据了解,在承担空中连廊推进工作重任的同时,“工作室”还承担推进包括市属中环线新增国定东路下闸道、杨树浦路综合改造、嫩江路辟通、安波路辟通、临青路改建等工程建设。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俞斌表示,“工作室”将通过激发集体创造力,提升工作效能,为杨浦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潮中培养出一支同时具备创新活力和技术实力的“燃血团队”。

杨浦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