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下午,区委书记、区长杲云参加区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扩大)淮海代表团分组讨论活动,与市、区人大代表们一起,围绕《黄浦区人民政府2018年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了深入讨论。
杲云代表:在认真听取了代表团其他成员的讨论发言后,首先感谢代表们对区政府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就三方面重点工作与代表们进行了交流。
一、关于黄浦规划定位
要放眼全市大局,对标国际一流,追求全球卓越,要主动对接市委市府的战略目标来思考、谋划和确定黄浦未来的发展。在具体工作上,要仔细研究、用心观察、找出差距、补足短板,要结合黄浦实际、发挥区域优势,着重在打响四大品牌、提高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建设美丽家园、提升城区核心竞争力方面下功夫。
二、关于黄浦经济发展
虽然黄浦上半年经济数据排名靠前,但经济发展整体大环境不容乐观,要有长远谋划布局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要抓住改革开放40周年的契机,重点研究金融服务领域、优化产业布局、加大人才引进、培育新兴产业、让更多新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同时,要进一步发挥黄浦互联网+消费场景优势,实现实体+网络政策刺激消费的精准供给。
三、关于黄浦旧区改造
黄浦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旧区改造工作必须自我加压,必须多措并举,全力实现2018年旧改目标。一是要积极调动区属企业积极性,充分发挥区财政优势。二是要加强与市属企业的合作,通过转移容积率等,提高收益。三是要积极探索通过抽户改造增设居民迫切需要的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同时,要优化动迁流程,做好群众工作,力争到十四五末期全面解决黄浦辖区内居民住房的成套化改造工作。
最后,杲云代表希望人大代表们能继续发挥各自优势,依法履行好自身职能,和全区人民群众一道,为提升黄浦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共同努力。
代表讨论
林卫慈代表
一方面,黄浦要更注重内涵发展,发挥区位优势,做好做强黄浦文化、黄浦购物、黄浦品牌的建设,从黄浦老字号、老品牌入手,发弥补制造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在智慧政务建设上要克服当前政府数据垂直报送的弊端,重视数据的市场应用,建立数据沟通的桥梁,实施供需配对。
赵越莉代表
区府旧改工作面临着三方面的挑战,一是旧改征收总量的全新目标带来的压力,二是旧改政策从“拆改留”调整为“留改拆”对于已经进行到一半的项目影响,三是先签约再协商的流程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
对于旧改工作提三点建议:1、同一个地块只由一家征收所进行旧改征收,统一操作口径和工作流程; 2、优化工作流程,将选房等认定流程前置,协商一致后再签约;3、进一步细化保护类建筑的分类,平衡保留与发展的统一。
梁琼代表
区长报告中提到的加大旧改力度非常振奋人心,作为人大代表和一名居民区书记,一定会将居民关心的关于旧区改造的各项政策以及会议精神传达给居民。
陈燕代表
上半年经济形势严峻,黄浦区级税收的增量成绩喜人,是全区共同努力的结果。上半年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很大,对此感触很深。区府下半年工作重点突出,新目标的提出对提升城区核心竞争力很有意义,希望区政府继续关注旧改工作中的“毛地”,更人性化地制定旧改,让更多普通百姓能正在改善居住环境。
邹海川、陈兵代表:
区政府上半年对民生工作投入的力度很大,希望区委区府能继续做足长板,争当样板,加快产业创新与转型。要积极发挥自身企业优势,努力打造工业4.0样板,争取成为黄浦“智能制造”的样板,为黄浦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做出贡献。
邱力萍代表
黄浦的医疗一直以来走在全市前列,但近几年发展势头有所减弱,遇到了一些瓶颈。接下来的工作目标是加快推进九院、广慈等几个重点项目的发展,加强与重点医院及科研单位的合作。
曹八阳代表
全上海的重点金融营运机构在黄浦的占比很大,建议成立一个牵头机构,联合多层次、多维度的金融企业,实现信息互通,加强风险管控。
郭庆代表
房地产大环境竞争激烈,建议根据现实要求,做好适当调整,更深入的改造存量商业,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石力华代表
作为区属企业,一方面,老凤祥根据“四大品牌”的建设要求,已制订了相应工作计划,目前正在研究如何通过提升店铺购物环境等一系列具体举措,致力更优更高地打造“上海品牌”。另一方面,对于旧区改造,区属企业愿为区府旧改工作出力,希望区相关部门予以支持与指导。
邵万权代表
对于政府报告中提到的一网通办、智慧行政等工作表示期待,提两点建议:1、在黄浦有很多民宿,根据现行法律,对其有管辖权的部门很多,建议明确牵头部门,进行管理责任分工,规范民宿行业的健康发展。2、希望区政府能对外滩金融法律论坛等法律界的峰会给予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