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文明城区”上海嘉定迎来建县800周年纪念,文明离不开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平安创建的“安全指数”。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积极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将市民群众普遍反映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汇总梳理,并有针对性地予以回应,通过各种“绣花针式”的管理措施,服务民生,提升管理效能。今年以来,共整改解决各类问题、采纳意见建议近万条(个),有针对地推出各类窗口人性化服务措施,赢得公众的一致好评。
社区 小区业主群来了“警察蜀黍”
在叶城富蕴小区的业主群里,除了大家熟悉的社区民警,今年新来了一位特殊的“警察蜀黍”,他是平时负责宣传工作的分局政治处副主任唐伟斌。这是分局联系社区制度的一项创新之举,全局领导干部全部定点联系230多个居(村)委,发挥1 1>2综合效应,深入开展社区警务建设。
带着问题定期走访调研、俯下身子为群众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成了嘉定分局干部履职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联系居(村)委制度搭建了重要平台。
负责人事工作的副科长赵嘉林平时长期在分局机关工作,联系南翔宝翔社区后,经常会有居民向他反映各类问题,他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会同社区民警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前不久,有居民反映社区前面一条非机动车道为了控制机动车通行,竖了两根水泥墩,晚上黑灯瞎火很容易撞上。赵嘉林实地踏勘现场,由于小区外属交警管辖范围,他经过多方论证研究,最终促成相关部门将石墩移除,消除了隐患。赵嘉林坦言,带着问题深入社区群众当中,使社区警务工作更加精细化,也使自己的工作更接地气了。
随着分局社区警务改革的推进,如今嘉定的每一名社区民警都有一本参与村居社会管理的工作手册。这本手册上明确了社区民警任务的标准化清单,细化了实有人口管理、掌握社情民意、开展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开展群众工作5大方面的29项日常工作,以树状图、流程图等形式,将工作职责和任务量化。前不久刚刚获评全市“十佳社区民警”的刘庆超认为,这样的考核引导方式,还有搭建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对于做实做细做精警务基础工作、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窗口 彩色申请表彰显服务水平
“红色区域为其他迁移人信息,蓝色区域为基本信息,绿色字体填写信息要特别注意……”在马陆派出所的户籍窗口,一份份彩印的户口申请表、同意入户意见书样表,替换掉了原先黑白两色的内容,相关填写要求一目了然。
这是户籍民警栾晓东为提高办事人对政策的理解,选出窗口最为常见的5项业务,设计编辑的彩色模板,以减少办事人的填写差错。小小的创意,让窗口服务更加贴心。这也是嘉定分局窗口人性化服务的一个缩影。
为方便群众办理身份证件,嘉定分局今年在原有5个身份证拍照点的基础上,在全区18个派出所配齐相关人员和设备,让办证群众就近拍照。
“警察同志,这张照片头有点歪了,能不能重新照一张?”封浜派出所户籍民警龚琼贤已经习惯地让刚拍完照的办证人看一看是否满意,对于类似简单的要求尽量满足。
嘉定分局户籍、治安、出入境、交警等窗口服务单位,以文明指数测评为依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近日,嘉定出入境办证大厅一下子涌进来四五十位老人,他们从嘉定乡下而来,要办理护照。经了解,这些老人来自同一个村里,今年村里福利待遇好,要组织这些退休在家的老人去国外旅游,总人数在百人左右,其他人都会在这两天来办理。出入境窗口民警张晓艳获悉后,先给老人们递上一杯杯白开水,让这些挤公交赶来的老人们定定心,然后安排3名工作人员指导老人们有序排队,从打印表格、拍照、复印、受理、缴费,开辟出“一条龙”的绿色通道。之后,张晓艳主动对接该村村委会,为后续办证人员制订了预案,并提醒他们在境外旅游的安全注意事项,做到分批次分时段办理,以确保了办事窗口的有序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