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松江区佘山镇程布娟十九年如一日守护病瘫养女

2018-7-26 9:57:37发布80次查看

程布娟,与万千普通的农村妇女一样,用勤劳的双手和无私的爱支撑起自己的家。不一样的是,她把病瘫的养女视为己出,悉心照顾19年,无怨无悔。为了医治养女的疾病,她和丈夫踏上四处求医问药的漫漫路途,甚至花光家里的积蓄,多年求医让家庭生活清贫,伟大的母爱支撑着她日复一日地无条件付出。
  噩耗降临美满家庭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1987年,27岁的程布娟和丈夫唐辉祖婚后3年未生育,便收养了一个女儿,夫妇俩给她取了个漂亮的名字,唐兰。活泼可爱、乖巧懂事的唐兰是老师的宠儿,是父母的骄傲,也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给全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6年后弟弟唐晨的出生又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满满的幸福。
  然而,噩耗却突然降临这个美满的家庭。1999年初,唐兰成绩明显下滑,在校也不积极发言,字迹变得歪歪扭扭,除了一反常态的表现,还无缘无故地晕倒,程布娟带着她去医院检查后,得知她患了一种铜代谢功能紊乱的罕见疾病,叫肝豆状核变性。据说患者病情轻者说话口齿不清,肢体无法控制地颤抖,重者全身骨骼变形,丧失吞咽功能,可致死亡,且少年患者平均只能存活5~7年。市儿童医院的一纸诊断书,把程布娟一家击打得手足无措。但面对不测风云,全家人冷静后的意见却是惊人的一致:即便砸锅卖铁,绝不轻言放弃。“只要她和我们在一起,再苦再累都值得。”程布娟从一开始就抱着这样的信念。
  节衣缩食异乡求医
  随着病情加重,唐兰的记忆力逐渐衰退,两腿发软抽搐,由于咽喉肌肉僵硬,连喝水都非常困难,短短的时间内,病情一步步恶化。程布娟不得已辞掉工作,一天24个小时照料女儿。但是病魔没有因为程布娟的精心照料而放过可怜的女儿,又一个晴天霹雳降临:女儿瘫痪了,甚至基本的语言功能也丧失了。治疗速度跟不上病情的恶化速度,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书。左邻右舍劝程布娟夫妇:“哪里来的还是哪里去,干脆送回福利院算了。”但他们依然勇敢直面接踵而至的不幸,坚持不离不弃。父母的悉心照料,配合药物治疗,一年后,唐兰奇迹般地恢复了部分肢体功能。再去市儿童医院复诊,惊得当初的医生说不出话来,他无法想象,这个家庭是如何熬过这365天的。“她只是没在我肚子里待过,在我心里她就是亲生的。”程布娟表示。
  一家四口全靠丈夫的一点收入,当时全家月收入只有三四百元,而唐兰每个月光药费就要200多元。夫妻俩一边四处借债,一边节衣缩食,日子过得十分清苦。为了唐兰的病,程布娟夫妇四处求医问药,偶然间得知合肥一家医院收治过相同病例的时候,夫妻俩毅然决定带着女儿踏上合肥求医路。医疗虽有效,但代价不菲,巨额医疗费又无法报销,程布娟夫妻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虽然程布娟早年间因患脑瘤动过手术,身体状况不佳,但她不得不重新找了份工作。每天,她早早起床,照顾好女儿的生活起居,再去上班。只要有一线希望,夫妇俩就带着养女,不怕路途劳顿,不计高昂的花费去治疗,有一点他们永远心明似镜,那就是对病瘫的养女永不言放弃。
  雨过天晴儿女自强
  十多年里,程布娟每天早早起床,做好全家人的早餐和女儿的午餐,中午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回家喂女儿吃饭,照顾其大小便。漫漫岁月如一日,辛劳的生活染白了程布娟的青丝,时间加深了她脸上的刻痕,不变的是夫妻俩坚持为女儿求医的信念。
  几年坚持不懈的医治,唐兰的病通过药物治疗逐渐稳定下来,能独自在屋里活动了,有人搀扶还能出门。如今,唐兰已经31岁,尽管病魔依旧折磨着她,但在程布娟夫妇无私的照顾下,她学会了自强自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勤劳在淘宝上开了一家网店,通过网络经营小本生意,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儿子大专毕业后也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为父母分忧解难,逐渐挑起照顾一家人的责任。看着同龄人过着膝下承欢,照顾孙子孙女的生活,程布娟会偷偷抹泪。儿子的终身大事也是她的心病,农村人结婚早,25岁的唐晨还没有找到对象,程布娟心里着急。“得找个好人家”,她反复念叨着。唐晨知道母亲担心什么,他说:“妈,你放心,以后我一定会照顾好姐姐的。”面对家庭的不幸,程布娟也哀叹过命运的不公,但抹完泪还是为自己打气:“只要还有口气,我就要一直搀着女儿走下去!”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