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区人大常委会在中共黄浦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注重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积极依法履行职责。上半年共举行5次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区“一府两院”7项专项工作报告,对2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常委会及各委员会启动开展20项监督调研。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2人次,并依法举行宪法宣誓仪式。较好完成半年目标任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1全力推进城区高质量发展
▲启动区“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监督,强化工作协同,集聚多方力量,加强趋势研究,注重推动评估成果转化。
▲开展“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扩大黄浦综合服务功能”课题调研,努力为提升黄浦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建言献策。
▲专题听取本区金融产业发展和风险防控工作情况报告,提出抓住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机遇,提升黄浦金融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求强化法治保障,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推动金融服务业更高质量发展。
▲针对黄浦产业结构调整、创新转型中遇到的瓶颈,开展“两街”商业结构调整专项调研,围绕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积极探索重塑需求风向、“召唤”消费动因的有效路径。
2齐心共创高品质生活
▲开展住宅物业管理工作专项监督,聚焦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询问,提出成立区级物业管理协调平台,建立物业服务企业良性发展机制,重视培育小区共同价值观,把小区建设成为黄浦百姓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围绕“三合一”场所管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和节假日大客流安保工作等方面,听取专题汇报、组织明察暗访,提出要始终拧紧安全“螺丝钉”,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社会共治,确保黄浦一方平安。
▲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新要求,赴上海数据交易中心等部门开展调研,从政务、社务、商务等方面着手,为构筑“黄浦智慧大脑”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3注重提升监督工作效能
▲开展区政府工作“项目化”监督,对政府175项工作目标逐项开展监督,努力提升人大监督的精准性和规范性。
▲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预算监督的新要求,筹建区人大常委会预算联网审查监督中心,推进实现实时动态联网监督和线上线下联动。
▲对部分民生实事项目开展跟踪调研及绩效评估,确保民生项目财政资金有效使用,预算编制科学合理。
4积极投身大调研
▲根据市委、区委的部署要求,成立大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强对大调研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确定了“微改造”城市有机更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8项专题调研。
▲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各委员会和办事机构累计开展调研226次,走访各类调研对象368人次,反映问题和建议242条,代表联系走访实现全覆盖,调研中反映的推广楼宇节能减排、健全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等建议得到有效推动。
5持续推动民生法治领域改革
在全市率先研究提出关于健全区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区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区人大报告的实施意见,经区委讨论并印发,建立健全本区重大事项讨论决定的运作机制和协调机制。
6强化代表学习培训
▲分五期组织55名区人大代表赴全国人大培训基地参加集中学习,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筑牢思想基础、提高能力水平。
▲精心组织有关民法总则、台湾同胞投资权益保护等专题讲座,帮助代表更好知情明政,200余名区人大代表参加。
7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
改进代表“带主题”进社区工作,将社会关注的生活垃圾分类、“急难愁盼”民生改善问题等作为市、区代表进社区活动主题。250余名市、区人大代表以积极负责的态度,直接听取和反映基层意见,并将听取意见对象由社区居民逐步扩大到驻区单位和企业。
8加强代表议案建议督办工作
认真办理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交付的2件代表议案,有关利用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加强预算监督、进一步加强专(工)委自身建设等建议得以落实。代表提出的62件建议,54件已经完成办理答复,有关加强对本区行道树修剪、完善本区法律顾问制度等一批建议得到推进。
9做实做细街道人大工委工作
▲指导各街道人大工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酝酿特色工作,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实践交流,进行总结提升,为提高街道人大工委整体工作水平奠定基础。
▲积极推进代表活动室建设,全区10个街道已实现全覆盖,使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活动有阵地、联系群众有窗口、知政议政有场所,搭建起联系选民的新桥梁、代表履职的新平台。
10持续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制订各专(工)委工作规则,推动各委员会的工作在法治、严密、规范的平台上得以高效运行,更好地发挥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的作用。
▲落实人大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加强基层锻炼,推动6位干部实现双向岗位交流,干部活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开展机关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情况专项调研,加强谈心交心,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得到进一步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