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长期担任国家商业部副部长,离休后享受正部级待遇,而他每天的早点仅仅是一碗豆浆和两根油条;他是解放前十里洋场无人不知的“吴老板”,却连抽完的香烟盒子都不舍得扔;他亲历了中国解放后四十多年的经济腾飞,却在建国初分配的老房子里一住就是三十八年……
今天的黄震良讲沪语故事,一起来听《吴雪之(上)》~
上一期,我们讲的是嘉定清官陆陇其,今天要讲的这位人物,他姓吴,叫吴雪之。
提起吴雪之,可能大家对他不太熟悉,今天我要介绍给大家听。
吴雪之曾经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副部长,离休的时候,他享受正部级待遇,就是这样一位高级干部,他每天早饭最奢侈的就是一碗豆浆、两根油条。
那大家要说了,大概这位吴部长家里人口多,所以经济发生困难,这么节约。并不是的,这位吴部长年轻的时候在上海十里洋场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看到他都恭恭敬敬称他为“吴大老板”,是做生意的一位大老板。
什么?大老板赚这么多钱,那他怎么会这么节约呢?
听我慢慢讲给你们听……吴雪之是嘉定南翔人,他十三岁离开南翔来到了上海,在当时英国人开的惠灵学校里读书,等到学校毕业之后,他找到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就是在租界里的一家洋行担任职务,你别小看洋行,当时能在洋行里找到工作,放到现在相当于是白领,经济条件相当不错。
吴雪之聪明,在洋行里短短一段时间,他对所有洋行里经营的门道了然于胸。
有一次,他来到租界公园,看到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得很清楚: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块牌子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心里气得不得了。
特别是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反革命事变,大量屠杀中国共产党人,他当时看到这一切,心如刀割,更加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他回到洋行里,想找个知心人讲讲话,但是洋行里大多数都是外国人,没人和他交流,他心里觉得苦闷,没多久,他辞去了洋行里的工作,来到国际电台找到了一份工作,这份工作找到之后,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
人生一大转折。他认识了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是后来担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的陈国栋,在陈国栋同志的影响下,他进步得相当快,这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他配合陈国栋同志一起开展工人运动,一段时间以后,被国际电台发现了,就把他开除了。后来,他到了周恩来领导的一家商行里工作,谁知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他离开了这家商行,在上海滩自立门户,自己开了一家商行。
那大家不禁要问,大概他嫌打工赚钱少,自己开商行为了多赚钱。对的,你们猜的一点也没错!但是他赚的钱不是为自己,是为了党组织。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的故事我们就讲到这里,下一期我们继续播讲。
(上集完)
吴雪之
吴雪之(1906-1991),嘉定南翔人,1940年,参与组建党的经济机构——广大华行,任办公室主任。1941年,再次参与组建党的经济机构——协鑫号,任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并在南翔、南京设了协鑫分号,还开辟了上海至南京的交通线,建立秘密联络点。1948年春,随广大华行转移到香港。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军管会财经接管委员会贸易处副处长、市贸易总公司总经理,华东军政委员会贸易部副部长、部长,贸易部党委委员、党组副书记、书记,国务院商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