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下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以下简称“训练营”)在竖新镇仙桥生态农产品展示中心正式闭营。 在为期4天的训练营中,来自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6 国8所高校的30名青年学生代表接受了国际导师团队提供的个性化项目创新教育和创业孵化训练,在专家、导师的指导下确定项目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实施办法。专家、导师们运用专业知识对项目进行评审,确定了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的“生态旅游移动应用”、缅甸仰光大学的“环保型生态酒店”、老挝国立大学的“桑通生态住宅”等6个优胜项目,这些项目将获得不同数额的初期孵化基金,并与创业导师们保持紧密沟通,不断提升项目层级,付诸实践。 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西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委书记吴德军,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玉树藏族自治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海梅,广西财经学院副校长潘慧,青海大学副校长曲江尚玛,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李俭,崇明区委书记唐海龙,区委副书记侯继军等大赛指导单位与主办单位代表出席闭营仪式。应邀参会的还有6国高校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 唐海龙在致辞中说,澜沧江、湄公河和长江作为亚洲的大江,都发源于中国青海,崇明作为扼守万里长江的门户,和“澜湄”五国一样,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虽然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但彼此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自己母亲河的愿望是相同的,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开创幸福美好生活的心灵是相通的。当前,崇明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正聚焦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目标,坚持做深“底色”、做厚“绿色”、做亮“彩色”,全力打造高品质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争当全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排头兵、先行者,勇当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标杆与典范,努力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崇明案例”。世界级生态岛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发展平台,也是一片新兴的、高潜力的创业热土,真诚欢迎各领域世界级选手一起来崇明发展兴业,共同开创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明天。 张西明在讲话中说,3年前,“澜湄”流域6国青年代表、政府官员、专家学者齐聚玉树,围绕“澜湄”流域治理和水文化发展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夏令营活动,开启了“澜湄”流域治理、交流、合作的新征程。3年来,这一活动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并朝着更广泛、更深层的目标蓬勃发展。“澜湄青创赛”项目亮点突出,创意新颖,已经成为“澜湄”合作框架内有特色、有影响的青年人文交流品牌和高端项目。面向新时代,“澜湄”合作的品牌将进一步精雕细琢,使其效果越来越好,影响越来越大,牢牢把握“澜湄”流域国家山水相连、文化相通、人民相亲、经济相融的天然纽带,秉持“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理念,为“澜湄”发展探索新的模式,不断巩固“澜湄”国家民心相通、共建命运共同体的人文机制,源源不断地为“澜湄”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经验。 “澜沧江-湄公河”是中国同该流域其他五国协同发展的关键纽带,自“澜湄合作机制”启动以来,流域高校间交流更加频繁,创新创业合作已有初步成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服务“澜湄合作机制”,促进流域社会治理和青年创新创业,先后被纳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的活动安排和《澜湄合作第二批项目清单》。3年来,澜湄流域6国14所高校的200余名学生通过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平台为流域治理与发展注入青年智慧。3届赛事、7次活动,6国高校师生近千人次参加,提交政策创新、公益创业和小微企业方案135个,逐渐成长为“澜湄”合作框架内有特色、有影响的青年人文交流品牌和对外宣传高端项目。根据国际组委会决议,继今年1月在老挝国立大学举办第三届决赛,第四届决赛将于2019年1月在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举办,进一步落实赛事的6国轮办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