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越来越多的上海适婚青年开启佛系单身生活!为什么全世界有那么多人不想结婚……

2018-7-25 5:22:03发布84次查看
  “儿媳必须贤妻良母”
此话一出全网都炸了!
没想到,一直不温不火的上海“男小歪”
朱雨辰有朝一日竟然会因为自己的妈妈火了
甚至上了微博热搜榜单
小编先介绍一下朱雨辰
《奋斗》的华子
只可惜火的不是他
而这一次莫名爆火却是因为
朱雨辰妈妈对儿媳要求的言论
让网友争议的同时纷纷感叹:不敢嫁
“有这种妈妈好可怜,和保姆比拼价值,还对别人也以此要求,外人又不可能以伺候他儿子为己任。 ”
“这种婆婆就算有一个亿都不会嫁。每天早上要4点起来熬汤的,这种日子真是做王妃都不要做。”
“老太太自己顶俩菲佣,儿媳妇至少要顶四个才可以进门。”
阿拉先来看这位妈妈的“超人”日常
小编一辈子都做不到啊
她对儿子也真是彻彻底底地“奉献”了
每天凌晨4点起床给儿子
熬一个半小时梨汁,坚持了十年之久
都带着自己的电磁炉在剧组给儿子做饭
甚至骄傲地说:“我顶两个菲佣啊”
这位阿婆对儿子如此之“好”
对儿媳的要求就更高了
臣妾真做不到啊!
儿子对象不能穿的过于暴露
否则就是轻浮
什么,清朝不是已经灭亡了吗?!
能做她永远的小棉袄
所以这是在给谁找媳妇?!
女的就该做贤妻良母
可别人家的闺女不是宝贝吗?!
听到这样的惊人言论
其它嘉宾已经懵得一逼
39岁还一直单身了
一想到未来的婆婆是这个样子
姑娘们真的不敢嫁啊!
他的姐姐也因为妈妈的态度
而不敢结婚,自认承担不起婚姻责任
而朱雨辰的妈妈竟然开心地说
女儿有婚姻恐惧症!
word天,很……开心?
让小编深感不易的同时
也觉得有些心酸
对孩子的过度关怀不仅让自己累
也使得姐弟俩对于婚姻显得手足无措
大龄未婚青年甚至中年在上海可不少
不信你看,在2017年各省市结婚率榜单中
上海就“光荣”垫底,仅为0.45%
(翻到底才能看见上海)
开启佛系单身生活
为什么要结婚?游戏不好玩吗?外卖不好吃吗?
两个人添堵还不如一个人逍遥自在,冷暖自知。
不急不躁,缘分到了自然会有。
难道真的准备单身到地老天荒
小编特地采访了朋友圈里的大龄青年
才终于知道了答案……
要说这结婚的都有一样的理由
而不结婚的却各有各的理由啊
失去结婚的经济动力
女性受教育程度比较高
不再把婚姻作为获得安全感的唯一途径
有着不错的收入
就失去了结婚的经济动力
说一才会有微博热搜
女友不肯一起买婚房
与过去老一辈的观念不同
物质水平的提高
更多人注重精神层面的沟通
所以拒绝搭伙过日子的态度
都要等遇到合适的人再说
结婚要面对一个现实问题——结婚成本
中国结婚成本30年增数倍
60%结婚男女的费用靠父母
人的寿命在不断提高
人口老龄化越来越重
在这样的环境下
一对独生子女夫妻
赡养双方父母之外
还要照顾自己的小孩
所以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因工作竞争日益严重
对于一些年轻白领来说
个人发展是影响结婚的重要原因
尤其对女性白领来说
会因为婚姻而影响个人仕途
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都选择丁克生活
因为大家都开始明白
婚姻本身就是个复杂综合体
也不是简单公式就能随意解开的
无欲望社会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日本18至34岁女性中,有39%还是处女,日本18至34岁的男性中,有 36%是“童子身”。
调查报告还显示:18岁至34岁的女性中,有一半人没有男朋友;在35岁至39岁的年龄段中有26%的女性和28%的男性从未有过性经验。
这足够说明:日本的男男女女并不像av片中那样激情奔放,恰恰相反。这说明日本社会确实已经进入了“无欲望社会”。
所谓「低欲望社会」:是指在一个奋斗不再能改变命的社会里,奋斗主力也就是年轻人群,开始对周围的一切丧失兴趣。
低欲望社会,不只是反应在性问题上,也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最典型的就是没有结婚的欲望
日本从2005年开始人口负增长时,小城市缺乏就业机会,大量年轻人涌入大城市,小城市房屋大量空置,而大城市一房难求,对于男性来说,没钱没房的经济压力影响最大。
对女性来说,除了没钱,排在第二位的阻碍因素是家人是否同意。
男人觉得自己婚后就像是一部挣钱机器,拼命努力,还满足不了一家人的美好生活。
而女人们也感觉到结婚生子,整天呆在家里伺候孩子伺候老公失去人生的价值。
所以,无论男女,更愿意去享受一种自由自在的单身生活。这导致日本男性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女性平均每7人中就有1人终生未婚。
「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因陋就简的他们越来越倾向于不结婚、不生子,因为他们觉的这会让自己增添一辈子的负担,他们更倾向于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一个人独居、蜗居。
因为他们根本不在意...
去年美国成年人中非婚人士比例首次超过结婚人士,越来越多美国人对“冲进围城”了无兴致,单身贵族则活得越来越精彩。
情愿生孩子也不结婚
去年美国成年人中非婚姻状态的人数已经超过已婚者;有3100万人处于独居状态,约占七分之一,多数集中在城市中心。
然而在今天的美国,随着结婚率的下降,以及婚外生育率的上升,育有子女的伴侣之中有四分之一并没有结婚。
现在,独自抚养子女的单身爸爸占了29%。2017年,单身妈妈的比例为53%。
与此同时,同居伴侣的比例逐渐上升了。现在,在所有的未婚父母中,有35%与伴侣生活在一起。
这些数据可能会吓到“老古董”,对新生代来说却再正常不过。数据显示,美国“千禧一代”只有三成认为拥有幸福婚姻是“人生最重要事情之一”。而2010年调查则显示,有 40%美国人表示“婚姻开始变得过时了”。
更爱群体生活
1950年,78%美国家庭以一对夫妇为中心;2011年,这种家庭结构已降至48%。2014年,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16岁以上成年人中有1.246亿人,即50.2%为非婚状态,而在1976年仅为37.4%。
人们开始更专注于发展事业和充实自我:经常外出就餐,每天加班到很晚,建立亲密的朋友圈,一起参加各种活动。
和传统观念相反,已婚人士整体而言并不比单身者更健康更幸福,而今天的社区中,单身者往往是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因为结婚后和朋友、亲戚、邻居的接触就变少了,即使已婚无孩人士也是如此。
很多时候单身人士会意识到没有配偶也能享受生活。
包括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这颗星球上为数不多福利很好的城市之一,好到40.4%的人口没有结婚。
因为在生活质量高的城市,他们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婚姻是绝不将就。
哪怕在这个雷同的世界里不同地活着,也决不取悦别人,勉强自己!
如果一个人快到30岁还没有结婚,可能会被无数人暗自打量,他家的姑娘是不是没人要?他家的孩子是不是连找老婆的能力都没有?主流社会像x光片一样想剖析你的所有。
但我们无需因外界的声音和看法,就贸然决定婚姻,焦急着让自己进入另一种人生状态,也许那与主流相符,却完全不遵从内心,这样的婚姻,又怎会有共担风雨的忠诚。
这一点,不老女神俞飞鸿说的很好,我们没有不要选择婚姻,我们只是不要因为年龄而选择婚姻,或者只因为外部条件而选择婚姻。
婚姻最本质的东西原本是“爱情”,是互相在一起的陪伴,是一说话就能领会的默契啊。如果夫妻在精神上没有任何交流,只会比一个人待着还要更孤独吧。
我们需要做对爱情和婚姻不将就的人,如果遇不到一个爱自己、自己也爱的人,那就恣意精彩地享受这人间生活,交友、阅读、旅行、电影哪一样不是精神汲取的好方式。
不为父母结婚、不为别人的言论结婚,只为自己特别特别喜欢的人结婚,在婚礼那天,可以面对未来甜蜜地,憧憬地说出……
—end—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