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守护世界屋脊上的生命与健康 浦东援藏两周年纪事

2018-7-24 9:58:49发布87次查看

第三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队与短期援藏团聚首,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侯坤(左一)用现代医疗技术为藏区患者实施手术。□本版图片由浦东人民医院提供。
援藏医生为藏族兄弟讲解病情。
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1904年,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江孜人民浴血卫国,江孜因此也被冠以“英雄城”的称号。
2016年8月,作为浦东新区对口援藏项目,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与江孜县人民医院签订医院对口帮扶责任书,确立了帮扶关系。
两年来,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共派驻3批医疗援藏队员、4支短期援藏团队进行精准帮扶。
今年6月22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的“医路同行”援藏专科建设及管理能力培训项目启动,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院长孙万驹与来自全国的25名专家一起赴藏,在日喀则市开展“造血”式医疗援藏,涉及学科建设、医院管理理念改进与医疗器械规范化应用等领域。
从医疗技术到医疗管理,从硬件到软件,浦东希望通过“造血”式援藏,提升江孜当地医疗水平。
每一天都有新的挑战
江孜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差,有些情况是在浦东碰不到的。
今年5月7日,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第三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队在江孜县人民医院上岗。当天下午3点左右,本应在宿舍休整的秦龙医生被紧急召唤到急诊科。
原来,医院刚刚接收一名溺水者,入院时神志不清,面色青紫。高原溺水不同于平原,患者氧饱和度仅有60%,肺水肿非常严重,同时伴有急性左心衰。经急救处理后,患者两肺仍有广泛湿啰音并伴有大量泡沫血痰,生命危在旦夕。
“我们有援助来的无创呼吸机,但不会用啊!”听到江孜医生的叹息,秦龙迅速行动,调整好无创呼吸机的参数,立即给患者戴上呼吸面罩。奇迹出现了,30分钟不到,患者氧饱和度逐渐上升至95%以上,也能和医生进行简单交流了。
此时已到了当天傍晚6点半,考虑到患者为水坑溺水,会导致严重的吸入性肺炎,以及可能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秦龙联系了同样第一天到岗的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肾脏内科医生鲍恩昊,到急诊室一同参与抢救。第二天,患者已经能少量进食,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没过几天,援藏队员们又连续抢救了两名重症患者。
5月17日9点45分,急诊抢救室接诊了一名突发胸痛胸闷、神志模糊的45岁藏族男性患者,心电监护提示患者室颤发作,秦龙赶紧给患者施行电除颤。江孜县人民医院医务科副主任普琼、内科主任普片和援藏队员朱震宏、鲍恩昊先后赶到现场参与抢救。
在两次300焦耳的电除颤和利多卡因静脉推注后,患者窦性心律恢复。但心电图上,令大家熟悉而又紧张的“红旗飘飘”图案赫然显现——这说明患者存在大面积前壁心梗,死亡率极高!
上海第八批援藏干部、江孜县人民医院院长侯坤,立刻联系刚刚成立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随时做好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准备。
就在此时,患者第二次室颤出现了,所有人继续投入与“死神”的搏斗。经过多次心肺复苏和4次电除颤抢救,患者终于恢复了窦性心律。在继续予以无创机械通气、抗凝溶栓、维持血压等抢救之后,患者的血压、心率渐渐恢复,神志也恢复清醒。抓紧时机,普片陪护着患者,载着生命的希望赶往100公里外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一小时后,等候在急诊室门口的李宪凯教授将患者直接转运至导管室。经过40分钟奋战,这位来自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的第三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队成员,顺利打通患者几乎完全堵塞的前降支主干,从死神手中夺回了患者。
不到24小时,战斗的集结号再次吹响。
18日上午9点多,一名藏族女性由家属背着冲进了抢救室,原来她在家干农活时不慎把工具插到了大腿根部。当时,患者大腿鲜血直流,面色苍白,神志不清,颈动脉不能触及。
秦龙立刻组织医护团队进行抗休克抢救,通过伤口加压止血、开放静脉通路等措施,患者逐渐恢复微弱的生命迹象。待患者休克初步纠正后,即被转运至手术室。
最终,患者脆弱的生命终于被挽救回来。据悉,此类严重创伤患者,即使在医疗条件更完善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中死亡率也极高。
西藏县级医院首例腹膜透析手术
“快,一名尿毒症患者不行了!”今年6月18日,鲍恩昊接到江孜县人民医院内科医生罗桑的电话。
这名尿毒症患者54岁,已在拉萨血透8次,后自行出院回到江孜,已10天未进行血透,结果就出了问题。鲍恩昊到达病房时,患者口唇紫绀,血压达到210/110mmhg。鲍恩昊判断患者为急性左心衰。在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后,鲍恩昊为患者进行了胸腔穿刺,引流出1000毫升胸腔积液后,心衰才略有好转。
众所周知,尿毒症需要终生行肾脏替代治疗。目前肾替代有三种方法: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肾移植。
江孜县人民医院没有血透设备,也没有肾移植条件,只有腹膜透析才能挽救患者生命。然而西藏县级医院从未开展过这项技术,患者及家属一直犹豫不决。
当天晚上,鲍恩昊主动找到侯坤,表达了希望能为患者开展腹膜透析治疗的意愿。侯坤立即组织江孜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格桑等班子成员及第三批医疗援藏队员研讨技术细节,决定全力以赴支持这次手术。
同时,鲍恩昊急电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朱爱国商讨病情,并在医院的支持下将腹透设备紧急快递到江孜。救命心切的鲍恩昊每天反复与患者耐心解释,使他慢慢对实施腹透产生了信心。
6月26日,鲍恩昊成功完成了西藏自治区县级医院第一例腹膜透析置管术。紧接着,在次日进行了半量腹膜透析。看到患者露出久违的笑容,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腹膜透析需要注意卫生,严格规范操作。为了方便对患者进行指导,普片及仁桑、索次医生把腹膜透析表翻译成藏语,鲍恩昊把视频下载到患者手机上,并指导患者和家属反复学习,床位医生白央每日不厌其烦地讲解腹透过程。终于,患者家属也能熟练地进行操作了。
针对性解决高原高发病
2017年6月20日,江孜县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来了一名重症患者,43岁的江孜县达孜乡人索朗次仁因肝包囊虫病复发破裂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已经被疼痛折磨了5天的索朗次仁在生与死之间徘徊,侯坤历经4小时手术,终于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侯坤通过充分的调研发现,藏族人,尤其牧民家中,很多孩子是和狗一起长大的,经常吃在一起、睡在一起,这一习惯给藏民带来了包虫病的烦恼。在他的建议下,浦东新区卫计委与江孜县卫生局签署包虫病帮扶筛查协议。新区卫计委分3批派遣专业医疗技术人员进藏,下乡开展包虫病普查工作。
江孜是高海拔牧区,缺氧环境、牛羊养殖的特色环境,容易造成肺结核、肺部感染、包虫病高发,故对于微生物检测要求较为迫切。
在侯坤主导下,江孜依靠“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政策和“组团式”医疗援藏队的资源扶持政策,向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提出申请,新建日喀则地区首家规范化微生物实验室。为此,新区人民医院多次集体研究、讨论,积极提供技术支持,选派微生物专业人员到江孜开展工作,通过多次示范性操作和全院性培训,目前已经为江孜培养出4名合格的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
今年5月,为进一步完善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房华再次进藏。他调研了微生物实验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针对实验室人员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性讲解分析,以理论联系实际方式给予点对点的精准传帮带,还为江孜县人民医院制定了规范的微生物结果分析报告流程。
专家“组团”
精准帮扶
浦东的医疗援藏,除了为当地居民作诊断、解决棘手的病例,更重要的是带去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为此,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的专家们多次“组团”入藏,从根本上提升江孜的医疗水平。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受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委托,负责对日喀则市卫生局及各医疗机构开展品管圈工具及追踪方法学实践应用的辅导、培训工作。除了多次远程视频培训外,2017年9月,在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韩兰萍的带领下,5名品管圈内训师抵藏。通过品管帮扶,江孜县人民医院品管圈项目“降低高原地区血液标本不合格率”荣获第五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优秀组织奖和二级医院组二等奖两个奖项。
2018年,是江孜县人民医院信息化升级、改造以及新建项目的关键时期。为此,今年5月,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又派出了由信息科副科长沈伟、麻醉科副主任陈弘、检验科副主任房华、外科总护士长周艳和gicu护士长范叶君5人组成的短期援藏团,协助制定具体制度并优化流程。
沈伟对整个江孜县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基础和布局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调研,结合医院自身情况,制定出详细的信息化管理合理化建议及有效措施,在硬件安全、软件流程、规范化管理和紧急预案方面给予了指导性意见和战略性规划,并分享了上海的先进方法。工作之余,团队还搭建了医院oa办公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的框架。
护理方面,周艳和范叶君对各个病区,特别是急诊科展开细致调研,对于不规范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并亲自调整、逐一标签注明。同时,针对医护人员紧急抢救提出建议,制定出合理的流程图。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