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
凝结着一代代人的记忆
凝聚着一代代人的奉献
一座城市
饱含着千万人的期望
寄托着千万人的梦想
2035年,你所生活的宝山会怎样?
昨天,七届区委六次全会胜利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宝山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
未来发展蓝图已绘就,2035年,我们爱着的宝山会这样……
1
吴淞地区将成为市级城市副中心
根据《总体规划》,将按照“打造多中心、分布式、网络化公共中心体系”的要求,规划形成“1+9+x”公共中心体系——1个市级副中心,9个地区中心,x个社区中心。
“1个市级副中心”即吴淞市级副中心,是上海2035总体规划所新增的市级城市副中心,服务一定区域的公共活动中心,兼顾承载全球城市的功能,成为全球城市科技创新功能的重要承载区。宝山在规划吴淞市级副中心过程中,重点聚焦外环北部地区,通过打造上海北部枢纽为载体,联动邮轮产业发展基地和滨水公共活力区,形成发展有序、功能互补、具有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的上海北部城市公共中心。“9个地区中心”
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和枢纽进行设置,主要服务所在地区形成公共中心,主要包括“6个主城区地区中心”以及“3个新市镇中心”
6个主城区地区中心
分别为大场-南大、顾村、淞宝、高境-淞南、杨行、张庙-庙行6个地区中心。通过地区级公共中心的布局实现生活圈的基本全域覆盖,满足所有人群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服务人口30—50万人。
3个新市镇中心
包括郊环以北的罗店、罗泾、月浦。罗店地区中心定位为具有文化旅游、体育休闲特色及综合配套服务功能的地区级公共中心。增补地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地区中心对整个罗店城镇圈的辐射能力。
“x个社区中心”
包括产业社区中心和居住社区中心,服务人口5—10万人,以15分钟生活圈为基本服务单元。15分钟生活圈,按照步行15分钟可达的空间范围,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将社区打造成能满足居民的居住、学习、工作、健身、休闲等多重需求的基本城市空间。
2
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先进制造业重要高地
根据《总体规划》,将着力推动宝山作为上海北部枢纽门户地位的稳步提升,加强与长三角协调发展的创新产业城区建设,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形成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地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高地。
打造重点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邮轮产业,重点发展以机器人产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新材料、机器人及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培育互联网平台经济、软件与信息服务、建筑科技服务、节能环保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规划落实全市明确的“产业基地+产业社区”+“零星工业用地”的产业园区空间体系,确定宝山区“2+5+12+n”的产业园区布局体系,形成宝山滨江邮轮产业区、南大生态智慧园区、吴淞科创园区、顾村机器人产业园、宝山工业园区、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六大产业园区以及若干产业社区发展布局。
3
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20%
根据《总体规划》,在生态空间总量不减少、确保湿地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减少的基础上,宝山将大力推进公共绿地和林地建设,构建宝山区湿地、农田、林地、绿地相互融合的生态基底,强化城市森林体系、生态廊道体系、城乡公园体系、城市绿道体系,形成“江海交汇,水绿交融,文韵相承”的总体生态格局。
规划至2035年,宝山区生态空间,占宝山区总陆域空间比例不小于25%,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20%。
规划构建“区域公园—城市公园—地区公园—社区公园—微型公园”五级城乡公园,形成“3+6+22+n”的城乡公园空间布局体系,即区域公园3处,城市公园6处,地区公园22处,社区公园及微型公园“n”处。
(淞沪抗战纪念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