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一到饭点楼里“五味杂陈” “居小二”精准调研解民忧

2018-7-24 17:27:07发布86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张欢7月24日报道:在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12个居委会统一设计印制了一份“零距离服务·居小二服务项目清单”。这份清单被街道和居民区的干部们笑称为“菜单”,党群、政务、生活、健康、法律、文化、社区管理,加上其他个性化门类的服务,林林总总百余项,“菜品”着实不少。“不梳理不知道,一梳理吓一跳,没想到居委会能为群众提供这么多服务!”静安区华康居委会主任周晓艳说。
梳理服务清单,是天目西路街道开展精准调研的其中一环。为了做好“居小二”,街道在全面大调研的基础上,依托区民政局开发的社区分析工具,结合线上线下的方式,直抵居民的切身需求。
“四份清单”和“民意画像”
精准,意味着关注到个性。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丽珍介绍,在设计调研问卷时,工作人员对27个住宅小区的类型进行了划分,根据商品房小区、混合型小区以及售后公房小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问。“比如在老旧小区,设施比较陈旧,居民以老年人为多,问卷就会更关注小区‘颜值’提升的需求,而不会特别去征询自动售菜机的需求。”
在专业机构指导下,问卷调研采取了分层比例抽样法,由居委会干部、楼组长和调查员联合上门调查,“手拉手”开展调研,既走访了居民、又得到了精准数据。问卷覆盖全街道1/4的户数,有效率达到90.2%。让不少基层干部们感到意外的是,以往的调查问卷,居民们很少会回答开放式的问题,而这次的精准调研回收的问卷中,竟有458位居民主动手写了意见建议。安源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唐红桃说:“看到居民这么认真对待我们的调研,我们也要认真地回应。”
图片说明:混合型小区民意热词
经过调研,街道居民区治理情况的总报告终于出炉,12个居民区分别形成了“四份清单”,即一份居民区的《资源清单》、若干份下辖小区的《治理清单》和《需求清单》、一份居委会的《服务清单》。有趣的是,通过“热词”统计,不同类型的小区都形成了各自的“民意画像”。比如售后公房小区的热词是“改善”“改造”“环境”“管理”等,商品房小区里,“服务”“业主”“物业”是较为显著的关键词,而混合型小区,居民们提到较多的则是“绿化”“业主”“老年人”等。
张丽珍说,这样的数据分析和表现形式是很“接地气”的,由此也能获得一些面上的启发。“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居民们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大体是差不多的,但是对具体的管理就会有很多个性化的需求,而有些我们传统社区工作中的服务项目,比如‘老年人婚介’等,实际上并没有需求。”
设立自治金,小资金撬动大能量
在天目西路街道的汉中小区,有多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楼“烟火气”十足。由于设计建造时没有预留烟道,每到饭点,几十户人家同时开炉灶、起油锅,曲折回转的楼道里烟熏缭绕、五味杂陈,地面上还“养”出了一层滑腻腻的油污。烟气呛人、油污易滑,这是大家的心病。但要解决这个问题,三户两户动一动也是没有用的。吵吵嚷嚷,心病拖了不少年。
除了抱团突围的决心,资金也是一大难点。周晓艳介绍,由于增装多层公共烟道不是民生基建,不能纳入静安区美丽家园建设获得相应的资金补助,也不属于维修基金适用范围,所以,这些居民楼改造烟道必须要自食其力筹措资金。去年,居民区决定啃一啃这块硬骨头。在自治办的指导下,经过多方协商,最终采取了“居民自己出一点、共治单位筹集一点、自治金支持一点”的方式,解决了资金问题。
在整个试点过程中,居民区坚持“群众的事、群众来决定”,如何增装、怎么增装,都通过自治的方法,由居民来确定。由居委会搭建平台,让居民和设计方、施工方直接对话,居民们还自主成立了施工监督小组,负责施工期间的监督和协调工作。周晓艳说,第一步没敢迈得太大,仅选取了两幢楼试点,但从调研反馈的情况来看,居民们的这项需求还是很强烈的,今年,烟道改造又在3个楼组获得了100%的通过。
图片说明:烟道增装后
借由各方的支持,一点点资金扶持往往能撬动巨大的自治能量。今年,天目西路街道专门出台了“添睦”自治金的使用办法,鼓励居民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从治家类、安家类、靓家类、和家类等方面回应群众诉求。张丽珍介绍,自治金主要由居民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统筹部分出资,可纳入社会和个人对居民区的定向捐赠等。虽然资金的总体规模不大,但申报主体不再只是居委会,而是鼓励居民区各主体以项目化的方式来申报。华新居民区的展望大厦业委会办公室长期荒废,没有人气,居委会和业委会就一起申报了“业主之家”的改造项目,把办公室变成业主睦邻点。
此外,华丰居民区很多居民希望改善小区内健身场地,居委会马上申报了健身场地的“微改造”计划;安源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是全国垃圾分类先进典型,申报了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积分制”项目;汉中小区的3幢居民楼的烟道改造也申请了自治金,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铁路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斯琪说:“能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的困难,调研才算起到了作用。”
不要“端着金饭碗讨饭”
大调研中,各个居民区都收到了梳理“资源清单”的“硬指标”,这本来是件令人头痛的事。张斯琪所在的铁路新村是传统的工人新村,他想不出来“50年代建造的老小区还有什么社区资源可以挖掘。”但实地踩了踩点,他倒也发现,附近还真有一些学校、园区、企业,都是可以纳入共建互助范围的对象,自己对家园的认知更深入了。
“以前我们总是着眼于居民,不懂得往外看。”正是通过精准调研,周晓艳给自己的居民区找了不少朋友,辖区里的中国银行网点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小区有将近四成的老年人,其中200多人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最近,居民区与银行对接,花了近一周的时间在小区里设摊,为老年人更换二代社保卡,之后还将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服务。周晓艳很感慨,“其实很多辖区里的单位非常乐意下社区,如果挖掘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是一种双赢。”
不要“端着金饭碗讨饭”,张丽珍说,这是一种对基层社区工作的劝诫。当然,可以利用的资源不只在社区,还有不设空间和时间障碍的线上渠道。去年,天目西路街道推出了“线上线下服务群众”机制,为12个居委会搭建了微信公众号平台“掌心汇”社区版,打造“24小时居委会”。在调研中发现,参与社区治理的骨干还是以老年人为主,青年人对社区治理的参与度仍然偏低。为此,“掌心汇”社区版再次进行改版升级,形成“掌上社区”“你呼我应”“办事大厅”三个板块。其中,“办事大厅”可直接链接入街道事务网上办理大厅,五个中心事务办理、活动预约、场地预约、办事预约均可在居委会公众号上实现;“你呼我应”在保留居委会“24小时信箱”的基础上进一步与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物权自治相结合,新增“啄木鸟”和“业主园地”栏目。业委会每季度将业委会会议纪要、财务情况等公布在“业主园地”中,进一步提高了业委会运作的透明度。“啄木鸟”一栏则直接与街道网格中心连接,进一步动员居民参与小区治理,今后也将成为街道筹建中的“社区大脑”的“神经末梢”。
河滨融景居民区书记、也是该居民区掌心汇社区版“版主”邓元君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居民区原来只有河滨花园一个小区,因此居民区与小区“同名”,但后来新纳入了苏河融景小区,需要更改居民区的名称。情急之下,他们把问题抛在了线上,没想到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参与。最终,居民区的新名称来自两个小区的拼接,而居委干部们原先的“美好”设想被舍弃了。
(街道供图)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