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闵闵收到后台粉丝留言:“北翟路靠近绥宁路附近的一个二手货市场无证建筑多,内部结构混乱,脏乱不堪,严重影响了周边市容市貌。”
经调查——该市场原为化工厂旧址,由于企业经营不善而倒闭,将原厂房整体租赁给二手货市场,从事经营各类二手货商品,市场占地面积7.5亩,房屋面积9950平方米,其中无证建筑4347.29平方米,全部转租给了从事二手货商品的经营户共55户,市场内部房屋结构复杂,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面对该二手货市场内的违法建筑,华漕城管中队迅速行动……
由于市场内部房屋性质复杂,大小业主众多,租赁情况混乱,专项工作组通过深入市场开展全面细致的调查排摸,锁定了整治目标和范围,并挨户上门告知整治相关事项,张贴整治通告书。
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该市场所有经营户于6月15日前全部清退完毕,6月18日完成了该市场内全部违法建筑的拆除工作。
拆除违法建筑
华漕镇这处违法建筑于6月中下旬完成拆除工作,而这,只是全区拆违工作的一个缩影。闵行区从去年12月全面启动“无违建居村(街镇)创建”工作以来,明确了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全区588个居、村委“无违建创建先进居村”创建申报率100%。经过全区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到6月底,全区588个居、村委不仅全面完成了前期排摸、创建整治、创建申报,而且还完成了区级验收,第一阶段目标已提前完成。
提前完成无违建创建第一阶段目标,闵行是如何做到的?
“一个都不放过”!全区15个部门严审13类违法建筑。
去年12月1日,全区在华漕镇召开“闵行区无违建创建启动大会”,成立了区无违建居村(街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区各部门、各街镇在会后积极落实,扎实推进,第一时间成立街镇创建领导小组,快速启动无违建创建的排查梳理、创建整治等各项工作。全区15个部门充分发挥领域牵头职能,针对涉及无违创建“六必拆”的13类领域违法建筑严格审核把关,推动无违建创建从2017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中旬,全区通过区域、领域交叉排摸,梳理掌握了涉及13类、498处、29.8万平方米的“六必拆”重点类型违法建筑点位。
重点类型重点抓!498处、29.8万平方米重点类型点位全部整治完毕。
今年,根据市、区违法建筑数据库中存量违法建筑底数,全区确定了90.06万平方米的年度拆违总量,至6月底已拆除73.4万平方米,完成率达到81.5%。涉及无违建创建的498处、29.8万平方米重点类型点位作为整治重点,已全部整治完毕。其中,无违建创建的498处、29.8万平方米重点类型点位主要涉及重大生产安全隐患、消防安全隐患、违法用地,以及高铁线路、地铁轻轨、高架道路沿线及航道码头范围等,目前拆违整治、垃圾清运等工作已全部完成,环境修复工作正抓紧推进。
重点类型点位
“前端管控牢牢抓”!新增防控考核比值升至50%。
新增违法建筑防控是无违建创建的重中之重。今年,全区对拆违考核中的新增防控项目进行了重大调整:大幅提升新增防控考核比值,占到总分的50%;牢牢抓住“前端发现”和“快速处置”这两个关键点,明确街镇年度主动发现率不得低于80%,超期办结案件每起实施扣分,经区级催办追加扣分;采取月度考评形式,对街镇新增防控每月累计扣分,每月实施通报。
据区网格化平台数据统计,至6月底,全区共受理在建违法建筑投诉633件(去重复、去不属实),比去年同期案件数减少302件,降幅32.3%。其中街镇主动发现548件,主动发现率为86.57%, 7天超期案件发生25件,均在平台“红灯”警示后24小时内拆除,尚未发生1起超期催办案件。
区级验收严把关,14个区级部门设置7个验收环节。
为严格把好无违建创建验收关,由区拆违办牵头14个区级职能部门组成区级验收组,认真制订了《闵行区无违建居村(街镇)验收方案》,针对街镇、居村无违建创建实效,设置了7个验收环节:
社会宣传全覆盖,95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党代表、市民代表全程参与验收工作。
各街镇、居村委都将社会宣传作为推动无违建创建的有力抓手,充分利用社区板报、宣传横幅、网络微信等载体,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的无违创建宣传活动;同时,宣传工作也融入到日常拆违中,居、村委干部的上门宣传劝导有效制止了新增违建的发生和蔓延。区级验收中共邀请了95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党代表、市民代表全程参与验收工作,让代表们通过亲身体验,提出对创建工作的真知灼见。所有创建单位的验收结果还通过政务网、政府公示栏等平台,向社会进行区镇两级公示,确保市民群众对无违建创建情况及时知晓。
验收现场
下阶段,闵行区将继续不断地落实好、完成好无违建居村(街镇)创建,增强社会防控和治理违法建筑意识,遏制违法建筑的发生和回潮,有效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夯实创建成果,使生活工作在闵行的每一位居民群众都拥有真切的获得感和满满的幸福感。
信息来源:区城管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