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当空照,懒得出门扔垃圾?夏天厨余垃圾都“黏黏的”实在不想扔?高温天排队刷“绿色账户”积分动不动就流下“瀑布汗”?在长宁区程家桥街道上航新村小区,居委会干部通过为垃圾厢房加装遮阳棚、水斗和“绿色账户”自助兑换机,将居民们自觉分类生活垃圾最后的顾虑都打消了。
近日,来自台湾省台北市松山区工商妇女联谊会交流团的20位代表来到上航新村,当看到垃圾厢房上用卡通漫画的形式标识了垃圾分类流程和投放时间段时,联谊会副理事长张纯芳现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定时定点投放垃圾,会导致大量居民在投放点聚集,造成秩序混乱吗?
“现在从你身边经过的任何一位居民,都有可能是小区垃圾分类的志愿者,有他们在,邻里之间会相互影响,形成自觉分类垃圾的氛围。”程家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源回答。对此,张纯芳表示,台北的垃圾投放推行的是强制分类政策,而上海是以“绿色账户”这样的积分制来激励居民自觉分类,提高环保意识,这一做法更注重人的感受。
2017年10月,程家桥街道启动居民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和“两网协同”一体化试点,上航新村成为首批试点小区。除了定时定点,还要‘定人’,居民干部、楼组长、普通居民都能组成志愿者队伍。” 截至目前,程家桥街道已先后在13个居民小区全面试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中居民队分类垃圾的支持率都超过了90%,生活垃圾的日均资源化利用率也逐步提升。每个试点小区都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了台账登记、数据分析、减量公示、监督考核等八项制度。
不过,由于小区临近虹桥机场,租户流动频繁,不少在航空公司担任飞行员、乘务的租客作息时间也与其他居民有所不同,因此也面临着新来居民不习惯分类、分类效果时好时坏的情况。
台北市松山区工商妇女联谊会主任委员王志坚提出,在都市化地区推广定时定点的垃圾分类方式,垃圾回收的时间首先应该与居民作息紧密配合,增强垃圾分类对居民生活的服务功能。同时,垃圾回收后如何处理、去往何处也应充分明确。
在上航新村小区的垃圾厢房和“绿色账户”自助兑换机上,都标有垃圾分类清运之后的去向,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都有专业的处理方式。对于垃圾分类的细节,张纯芳提出,台湾的分类方式更加细致,采取按量计费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和生活垃圾的产出,另一方面垃圾资源回收再利用的所得还能用于人民所需。
“每个试点小区都进行日统计、周分析、月汇总,有些小区在第二或第三周时,垃圾减量线会出现波动,这与养成新习惯需要21天的效应相吻合。”张源表示,垃圾减量的波动和社区治理的水平好坏成正比,垃圾分类既检验治理成效,也倒逼治理本领提升。他介绍,目前程家桥街道正在探索全领域垃圾分类工作,不仅在社区,包括商铺、驻区单位等都将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到9月底前,街道将完成80%的垃圾分类定时定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