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放管服" 城市管理的精度和温度
2018-7-23 16:15:36发布97次查看
据黄浦区消息: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提高政府效能。“放管服”改革是否到位,一个重要的标准,就看是否为群众的生活和办事增添便利。
去年,瑞金二路市场监管所干部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家名为“九鲤食品店”的馄饨店在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从事蒸煮类的食品经营,立即对经营者进行了立案处理。考虑到自制饮品、蒸煮、糕点、生食等餐饮经营本身不会产生油烟、异味,周围居民对此类小餐饮店也有一定需求,是否可将此类餐饮经营单位单独划分开?以问题为导向,瑞金二路市场监管所积极配合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展开调研与走访,催生了《黄浦区关于疏导办理注册许可的工作意见(试行)》出台,一下子为“九鲤食品店”打开了一扇窗。最后,在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先行先试为这家小店办理了食品许可证。
对于弄堂美食、网红小店等草根品牌,一方面,要有市场严格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又可能要面对一爿店一家人的生计。“弄堂美食”监管的“人情与法理”,在两难境地中如何破题?其实,考量监管的智慧就来自一大原则:为民利民是根本。
无独有偶,2016年,“阿大葱油饼”引起关注后,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充分考虑经营者实际情况及公众对“老上海味道”的情感,在依法行政的同时,主动牵头,会同区商务委、街道等四处走访、实地调研,主动牵线搭桥,引入了网络订餐平台与“阿大葱油饼”达成扶持合作意愿,又多渠道、多方式帮助经营者寻找到了符合个人意愿的合法经营场所。
对“阿大葱油饼”的处置工作,后来作为成功案例入编国家工商总局《市场监管舆情案例选编(2016)》。《人民日报》多次撰文肯定黄浦区市场监督局工作,称“这是政府现代治理能力的体现,具有一定标本意义。”
从“阿大葱油饼”到“九鲤食品店”,让人们看到了草根品牌在新机制下的“重生”,并深深体会到城市管理的精度和温度——强化市场监管固然重要和必须,但对那些事关群众生计的“小买卖”也不宜一味清除,应加强服务和引导,支持并帮助他们合规合法经营。施之过软的管理,必然导致漏洞产生,而缺乏“温度”的管理也不可取。
事实证明,充分“放”的前提,是政府有效的“管”,“管”得好才能充分地“放”;充分“放”后,企业有了活力,政府才能把更多精力放到“服”上;把更优的“服”和更好的“管”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管严、管活、管好。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