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举行的2018年第十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颁奖典礼上,来自崇明区三星中学七年级的张莎健,从20余万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夺得今年鲁迅青少年文学奖上海地区初中组特等奖。这位少年身上特有的真性情被他“带”进了大赛中,深深打动了各位评委。 真诚质朴打动评委 初见张莎健,他穿着一件黑色T恤,腼腆地抿嘴微笑,清秀、文气。 谈起这次获奖,张莎键觉得有些意外。“当时,我的语文老师告诉我有这么一个比赛,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参赛。”张莎健以为自己最多冲刺到第三关拿个参与奖,毕竟参赛的都是来自全国的精英,没想到自己一路过关斩将,还一举拿下了初中组特等奖。 据张莎键讲述,决赛现场,他写了一篇回忆爷爷的童年往事《初夏的汗水》。他小时候和爷爷住在一起,爷爷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爱,让他的童年充满欢乐。据此,他在比赛现场追忆了幼时爷爷给他买锄头的小事。 尽管张莎键觉得有些意外,但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了这位少年的过人之处,显然,这次获奖绝非“运气”。《初夏的汗水》讲述了一个现在“05后”孩子很少经历的事情:和爷爷一起下地劳动。这件小事被他写得童真可爱、意趣盎然:当爷爷坐在一旁休息的时候,全身湿透了的我跑了过去,拿起被爷爷放在一旁的锄头,有模有样地学着爷爷锄地……在夕阳的余晖照耀下,我和爷爷脸上流淌着豆般大的金黄的汗水,精疲力竭地回到了家,但是我的内心却十分高兴,想必爷爷也是这样的心情吧。 爷孙两人在乡村田野的快乐溢于言表,那是普通劳动者的幸福。 “这样的书写很‘另类’,题材新颖,充满真性情。”评委一致认为,在张莎健的笔下,劳动是快乐、动人的;童年最好的礼物是一把“锄头”,爷爷是平凡低调而又朴素伟大的。这样的独特叙事本不多见,出自一位“05后”少年的笔下着实不易。 一篇文章反复修改5次 张莎健得了奖,他周围的亲戚朋友也都问过“秘诀”。 “张莎健是很有韧劲的孩子。”在语文老师蒋莉眼里,张莎健不仅拥有较好的写作天赋,还非常勤奋。蒋莉坦言,张莎健各科成绩名列前茅,是年级有名的“学霸”,同时也是位“写作高手”,能够独具匠心写好每篇作文。篇篇佳作,构思新颖,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自命题作文,张莎健的写作内容大多以真实生活为素材,字里行间情真意切,质朴而又真诚。 更值得称道的是,张莎健有一种“付之行动,样样落实”的学习精神。他的习作不一定是写得最多的,但是每写一篇都要求自己打造成精品,不怕麻烦,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张莎健的习作里有一篇名叫《幸福时刻》,这本是一篇考场作文,一些学生可能考过也就抛到了脑后,但是张莎健却没有。回到家后,他仔细地审题、推敲,又交了一篇文章给老师,就是这篇文章,张莎健修改了5次。 第一、二遍蒋莉向他讲了如何抓主题,怎样选素材;第三遍讲文章的整体结构,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第四遍讲句子的修改,叙述的合理性;第五遍讲细微字、词的修改。 说到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能给其他同学的建议,张莎健分享了一些心得体会:“要多背多研究佳作,最好还是自己精心琢磨出来的文章,这样到了考场上,才能灵活运用,水到渠成。” 他还说:“千万不能只是为了考试得高分才盯着作文,那就太委屈写作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更好地表达自己才要写东西的。” 坚定而浪漫,文学的美,都在此刻这少年的眼眸中。 平时特别自律 文学对张莎健的性格和品质也有很大影响。他表示,每天完成功课后,最大的乐趣就是睡前能够看自己喜爱的书。 “我最喜欢看的是武侠小说。”张莎键告诉记者,不管是同学间推荐的还是自己在网上翻阅的,他都能读得津津有味,“网络文学的世界变幻无穷而又波澜壮阔,我觉得很引人入胜。”张莎健阅读面很宽,他说读书是学习的过程,不分高低好坏。对于经典名著,他也在阅读,例如《鲁滨逊漂流记》等,他表示以后会更侧重于阅读中外经典文学。 熟悉张莎健的人都知道,他并不是埋在书堆的“书呆子”,他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并懂得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合理利用和安排时间,科技研究、朗诵、演讲……一样都不落下,还多次在各类竞赛中获佳绩。 “张莎键爱往办公室里跑,与我们探讨各类问题。他还特别机灵,课堂提问时,总能替老师提前‘揭晓答案’。”蒋莉露出了既“无奈”又赞许的笑容。 不过,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张莎健却很谦虚,甚至有点害羞。 张莎健的母亲坦言,他们夫妻俩读书不多,干活也忙,平常对儿子读书学习指导几乎没有。但他却有着同龄人少有的自律,作业在学校里就完成大半,每天晚上9点多准时休息。 暑假原本是一个可以放松一些的假期,但张莎健给自己找了很多事做,“每天6点多起床背背英语单词和古诗文,清晨记忆力好,效果佳。”他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