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南路地下通道工程位于南外滩滨水区。包含中山南路地下通道的实施范围,北起东门路,南至南浦大桥陆家浜路,全长约2.2公里,一期范围36971.97公顷,全段设计范围72034.15公顷。
设计愿景
完美对接外滩
延伸展示城市形象
根据周边用地的情况,道路两侧景观形式的变化,主要分为一带多点,形成以景观功能结合生态为主导的城市道路。
一带
中山南路行道树形成绿带。贯穿全程景观展示,打造流动的风景线。
多点
地块周边用地性质,结合景观休憩空间为主导的街旁绿地。在绿地中为不同的人群创造多样的活动内容,包括休闲、体育、聚会、静思等活动。
分段详述
东门路——老太平弄段
丰富路口道路绿化层次,增加地标性景观识别性,东门路与中山南路的交叉口为道路起始端,成为道路的重要节点,通过小品、铺装、绿化等造景元素,进行重点打造。人行道单侧绿化带丰富灌木品种。
老太平弄——白渡路
该段位于老太平弄至复兴东路段两侧现状以停车为主,与周边用地规划高档居住社区定位不相符。本次设计打造林荫树阵的模式,树阵下部形成开敞林下空间,为市民在繁忙的车流之间创造了一块安全舒适的环境区域。
白渡路——新码头街
周边用地为高级商务区,高端楼盘,是一个重要的景观节点。因此在街头广场的设计上重点考虑,设置特色铺装、水景景观及入口雕塑,烘托娱乐休闲的氛围,提升道路景观的品质。老码头广场作为成熟的娱乐餐饮区的入口门户,特设置特色铺装、林下休憩等内容。
新码头街——王家码头街
公义码头街——竹行码头街段:呼应林荫大道的主题,设置一条林下休憩带。通过遮阴构筑、树池座椅等休憩设施,满足人们生活和休憩需求。王家码头街与中山南路的交叉口成为道路的重要节点,通过铺装、绿化等造景元素,进行重点打造。
竹行码头街——新码头街段:与地下空间相结合,设置硬质铺装以方便地块与道路的出入。两侧绿地设置一条林下休憩带,通过林下空间的打造,满足人们生活和休憩。
董家渡路——王家码头街
通过铺装、植物、商业标识、灯光等几种策略对地下通出入口进行强化引导,实现地上地下的贯通。
董家渡路——南施家弄
人行道、绿化隔离带、地下车道以及街角绿地的有机结合。
专项设计
地下通道
公交站点改善站台设施,提升栏杆,保证候车空间相对隔离,增加公交信息电子屏幕等。
标识结合场地周边用地性质,与滨水文化、老码头文化相呼应,以独有的绘版画作为小品图案,体现现代、时尚的街道氛围。
植物种植根据中山南路沿线现状,合理进行植物搭配,展现上海本土植物的多样性,并营造出特色的植物景观氛围。形成特色明显、生态群落稳定、四季繁花不断、活力四射的植物景观。
夜景灯光既满足功能性照明需求,保证道路通行的安全性,又要满足道路景观对夜景照明的装饰性需求。
采用泛光(景观灯、草坪灯)、投光(照树灯)、点光(地埋灯)以及图案造型灯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突出层次感和局部环境,表现其炫彩多姿的梦幻美。
构建海绵城市在中山南路道路景观工程中,为最大限度保护城市原有“海绵体”,设计结合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力求达到消纳径流、缓解内涝、修复生态的目的;同时重视景观的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努力体现城市海绵的科学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