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爱群委员《关于加快长三角一体化,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议》,已报送全国政协。””“薛安军委员《关于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外商投资相关行政审批效率,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建议》,已报相关市领导。”
大调研以来,区政协委员微信交流群格外热闹。一份份调研的初步成果、一句句带着温度的建议、一条条值得挖掘的线索,在群中流转和讨论,委员们互相交流信息,彼此借鉴和激励。这些信息下收到了一长列“大拇指”。
互相之间的“点赞”,体现了大家对大调研的支持。
有些委员确实有去基层看看的想法;
有些委员觉得一些身边的矛盾有着比较深的原因,就是参不透其中缘由;
有些委员很早就有好想法,一时没有逼自己深入思考写下来。而这一切,都在这次虹口政协开展的大调研中得以解决。
既当调研对象也当调研者
“委员是被调研者,是不是也是调研者?”
在区大调研办统筹安排的80家企业、12家社会组织、230家居民家庭基础上,区政协机关自我加压,安排全体机关干部对270名政协委员全覆盖以不同形式走访。不少区政协委员也积极投入到大调研中,成为调研者。
年初,委员们就纷纷加入大调研队伍,政协委员李思红运用自身专业特长,为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发声,提出了进一步保护更新的建议。这条建议不是她“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扎扎实实开展大调研的成果。她带领团队“用脚丈量”提篮桥,走了一遍又一遍,在弄堂里听老爷叔、老阿姨说过去的上海历史,在写字楼听白领、金领对当今文化风潮的评论,在街区中反复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内涵和底蕴……细致地实地调研走访、广泛地查阅历史资料,再加上请教同济大学的专家教授之后,一份数据详实、分析深刻、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建议应运而生。
“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遗产丰富、文化特征鲜明、建筑价值独特,是推动文化强区建设、活化文化资源、打造‘文化虹口’品牌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挖掘整合提篮桥地区航海远洋、救赎包容、下海祈福等主题特色,将‘海上方舟’确立为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主题定位,致力于将提篮桥打造成为文旅商居融合、中西文化交汇的特色街区”等等,这些来自于仔细考量的设想,立即就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他们特地上门联系,便于进一步合作。
与李思红委员一样,通过一段时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后,许多政协委员围绕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和研究。有些委员从大处思考,“建议三省一市设立‘长三角合作发展基金’,支持长三角区域重大合作项目建设,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并参与基金的运营和管理。”
有些委员从实务出发,“工商局应当在办理申报信息变更柜台上,醒目地放置企业办理变更信息各种填写表格的真实案例模板。企业办理人员在领取表格的同时,就能清晰的知道表格如何正确填写。一次性填写成功,而不是反复退回修改。”“可以借鉴‘物流业运单追踪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设计一套审批流程实时动态系统,使得审批程序更加透明,企业一方可以随时了解审批动态进展情况。”委员力量加入大调研,明显提升了调研的专业水平和视野。
街道活动组还通过大调研,深入了解岳州小区老旧失修情况严重等问题,建议及时对该小区进行旧改,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得到区领导高度重视,转送区有关部门阅研。
既倾诉心声也反映民声
区政协机关干部在服务委员,推动委员开展大调研的同时,还纷纷带头走街串巷、爬梯进户,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大家高度关注民生民情民意,坚持边调研边解决问题,对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第一时间尽快解决。凉城新村街道有一户残疾困难家庭提出想装一部固定电话,前去调研的同志当即联系,第二天此问题就得到解决。对于一些复杂问题,如外地来沪退休人员看病转院手续繁琐、老旧小区的老年居民普遍希望加装电梯,居民希望能够合理布局小区周边菜市场等问题,区政协都及时将情况专报相关职能部门。
区政协还力图通过大调研发现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研究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方法。一些企业反映在上海市中心寻找合适的办公用房困难,一些公司反映周边没有方便的就餐点,一些商贸企业反映屡遭“恶意打假”困扰,区政协专门成立工作组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并提出相关建议,及时转送相关部门。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调研中↓
机关工作人员和委员共收集到各类问题和意见建议850余条
经过综合整理,形成了60余篇高质量的社情民意信息
包括→区域发展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城市管理的难点等方面,不仅有问题分析,更有充满智慧和思考的对策建议。
在大调研带动下↓
上半年区政协委员共提交社情民意195件,区政协采用145件
报送市政协116件,得到市政协采用23件
一批合理化建议得到了吸纳采用,推动了问题的解决。区政协机关干部和政协委员将为群众的急难愁盼和这座城市的卓越发展继续努力。
大调研始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