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文化惠民 长宁打造"三圈两群"文化功能带

2018-7-20 9:56:00发布81次查看

7月9日,长宁区正式启动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下称“示范区”)。近年来,长宁不断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示范区启动创建之前,长宁已在整合公共文化资源、配套文化设施以及形成公共文化服务集聚功能带等方面进行了众多探索。
  公益舞蹈课、舞蹈沙龙、经典舞剧高清影像放映,未上演的新戏抢先探班……在今年的“世界舞蹈日”上,近千位市民走进虹桥路1650号,享受着丰盛的舞蹈艺术大餐。当天,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正式启动公益文化品牌“舞空间”。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说:“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没有围墙,这里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属于每一个市民。我们要创作更多好作品,开展更多公益活动,把市民请进来,与高雅艺术面对面。”“舞空间”公益文化品牌汇聚了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上海市舞蹈学校以及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的优质资源,通过讲座、导赏、交流分享、公开课、工作坊、开放日等丰富活动,把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打造成一个面向市民的舞蹈艺术公共文化空间。随着上海国际舞蹈中心逐渐成为高水平、高标准、充满艺术魅力的城市文化地标,不断促进着上海舞蹈事业从高原迈向高峰,助推“上海文化”品牌的打造。无独有偶,上海芭蕾舞团迁入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以后,每逢双月(2、4、6、8、10、12月)最后一个星期六都会面向芭蕾舞爱好者开设“芭蕾大师公开课”,上海芭蕾舞团明星教员和首席演员轮流为芭蕾舞爱好者们普及知识、传授技艺。作为创建示范区首批启动的长宁区公共文化服务联盟文化惠民项目,不论是“舞空间”还是“芭蕾大师公开课”,都在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助推高雅艺术与市民面对面,让更多的市民能够在家门口了解艺术,也让芭蕾等艺术形式能够走进更多市民的生活。
  据悉,根据《长宁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规划暨2018-2020年长宁区公共文化“优质+均衡”三年行动计划》,至2020年长宁将建成中山公园红色文化圈、虹桥海派文化圈、新泾江南文化圈、天山路商业体剧场群、虹桥路音乐舞蹈艺术群等“三圈两群”文化功能带,创建“以人为本,优质均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中,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作为虹桥路上音乐舞蹈艺术群的核心,自从2016年国庆节正式开放以来,围绕舞蹈和音乐开展了一系列演艺赛事活动,是长宁打造国家级舞蹈文化品牌的重要一环。在群文方面,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承办的上海市民舞蹈大赛,吸引了全市乃至全国的舞蹈爱好者参与。而在天山路沿线,聚集着虹桥艺术中心(原天山电影院)、南丰城万达影院、缤谷广场上影影城、汇金百货万裕国际影城等影院、剧场,这些文化场所的集聚为天山路商业体剧场群的形成提供了便利,差异化的文化场所为市民提供了多样化、便利性的影视文化服务,满足市民各类艺术的观赏需求。
  除了为市民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外,在公共文化设施方面,长宁未来两年将推进长宁文化大厦、虹桥草坪音乐产业园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据悉,长宁将进一步提高青年中心、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公共设施的服务能级,让区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均达到部颁一级标准。针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就近便利原则,长宁将进一步完善“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布局,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标准、有特色的公共服务。到2020年,长宁将在每个街道(镇)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的居民区综合文化活动室。此外,长宁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强区,还将加强线上数字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如长宁区将开发“长宁文化云”数字平台,利用数字化服务手段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汇聚市、区、街镇、居民区四个层级的文化活动、文化展示、文化培训、场馆导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公共文化资源,提供文化艺术活动预约、订阅、推送、评价等服务,进而实现公共文化项目的“数字便民、智慧共享”。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