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老家南市区的前生今世
2018-7-19 5:12:43发布91次查看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习惯,在发现前方有一片好去处时,会忽略近在咫尺的一片好林子,表现为急着前往目标的景致,等到发现那里的路并不好走时,再回过头来想将过往忽略的地方占了,此时等待那人的会有两个结果。一,原先忽略过的这片林子也开始排斥他;二,即使林子不排斥,后者惦记的仍然是前方自己没能去到的地方。
诚然,好马都没有吃回头草的习惯,但人很多时候真心有想过走回头路。是的,这条路上有太多风景,比如——情怀。情怀对于一个人而言,恐怕无论人生得意失意,回过头来都会作一番感慨和唏嘘,就像任何时空总有它的美好与不幸,而此次回到儿时成长生活过的地方则是本人作为一名记录者需要去体验和分享的所在。
南市区,这个被黄浦区所替代,早已消失在上海板图上的名词,在自己和很多人心里却是永恒的,儿时的气息,伴随改革开放初期的20年进程,不用凭想象和感觉,那是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地回荡在上世纪末属于它最后的旋律。
与其说要来解读上世纪末的南市区,不如说是个人对印象中南市区的解读,它给了我一个怎样的童年,我便要将它尽可能地还原出来。
万商花鸟市场
印象中,自己走到最远的地方就是万商花鸟市场,如果说它与自己有缘,那选择万商作为此行的缘起之地则再适合不过了,花鸟鱼虫,除了玩具,香烟牌子,在游戏机还没出现的早些年里,不用说,它的地位(情趣)绝对是不可撼动的。
这家坐落在西藏南路靠近老西门地段,被称为全上海地理位置最佳的花鸟市场,在我离开老家后的那些年,也曾经历过一番改造和翻新,相比其他老建筑,如今的万商保留了一些过去的风貌,也许是为了照顾老一辈的阿姨爷叔,因此从它身上,你感受最多的还是夕阳红气息。
绕着那里兜了一圈,没有发现上次来还见到过的古董市场,倒是在后面转角的中华路、方浜中路路口发现了当地的二手货市场,规模虽然还不小的样子,但肯定不能同虬江路那片市场同日而语。
索性沿着中华路一路往南,笔者看到这样一个广场建筑,以笔者的想象力,当年在道路两旁设摊、如今已找寻不到的那片古董市场,时至今日怕是都已关进了“笼子”,而这个“笼子”莫非就是眼前的这座老西门古玩茶城?
翻阅资料,果然查到它是由原先东台路古玩城搬迁过来,据说这里和原先情况无二,仍旧有很多老外过来淘宝。
文庙
从此处南下,马上就到了上海老城厢,也即目前本市唯一一家祭祀孔子的庙宇。说起文庙的历史可就厉害了,它始建于元朝,此后几经迁移,2002年被公布为上海保护单位。今天的文庙,在它的门头仍然可见脚手架的施工现场,沙石、网格、砖砌,一派整修的景象,多少年来都未曾变过,显然,今天的文庙街还在进一步地维护和翻新着。
走进文庙街,可以见到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对面则是一排红砖的旧式里弄房,凭借这里的人流做些小生意的不在少数,走的多是文艺路线,卖着少男少女喜爱的物事。
再往里深入,是敬业中学,创建于乾隆十三年的申江书院,后改名为敬业书院,如今已是上海地区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百年名校。林则徐曾为它题额,冯桂芬曾担任书院院长,如今外墙虽也古韵犹在,内部的教学大楼已全换作西洋人的设计理念,毕竟作为曾经担任校长的晚清思想家冯桂芬,当年就以这样的做派引入潮流,开启了中国近代学习科学技术的风气之先。
有如此大排场,原因还在于敬业中学的对门是个庞然大物,要说气概,文庙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可是一点都不落下风的。
其实,如今的文庙相比小时候已经有所修缮,门口的两只石狮子依然故我,但不等于它的全部,围墙上的瓦和石门石柱都有上漆甚至是翻新的痕迹,原谅自己已经记不得它原本的样貌,只能说改变不大,不是原汁原味,也差不挺多了。
这里的票价没有变过,十年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以前来文庙无非是奔着两件事去的,一个是街道边两排红房子卖的少男少女之物,另一个就是这里的旧书市场。
曾几何时,文庙作为上海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旧书交易市场,被称为“爱书人、淘书人心中的圣地”。1993年前,这样的集市还一年举办四次,每次开四五天,等到93年以后,改为了每周日开放,并一直延续至今,门票也就是意思意思的一元钱硬币,可想而知政府对“上海文庙旧书集市”的看中程度了,“沪上淘书乐园”的称呼来得实在不算浪得虚名。
即使是像笔者这种有辱斯文之人走了,茶也不会转凉,就这块地方,自己高中和大学时代也是没少往里面跑。不唯有旧书可以交易,那种盗版的漫画书小人书都能从书贩子手里淘到,没有点技术含量可不行。
(周末淘书景象)
不只是过去,就算到了现在,这里依然是乐园,孔乙己酒家?no,是以酒家那条街为分水岭的文庙街后半条路,映入眼帘的是齐刷刷一排卖日本动漫玩具模型手办的店家,图片只是冰山一角,至于怎么会辣么火?这样问的人一定是老了。
(动漫店铺)
那就来看看动漫商铺对面的这排老洋房——
原来你是喜欢这种调调吗?其实,青春无处不在,相比于80后,那些经历过上山下乡,文化大革命的父母这辈人,感情对这些旧物有触动真心是无可厚非的……
文庙街的后半段就有点惨烈了,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留下的痕迹。穿出去,眼前豁然开朗,河南南路,一条南北横通的大路,往北就是城隍庙,往南则会进入本文的重点,有关笔者对于南市区的诸多回忆。
首先是蓬莱路与河南南路交叉路口上的蓬莱路幼儿园,在这边能够记事,朦朦胧胧,果然也是由幼儿园时期开始的,虽然此幼儿园非彼幼儿园。
江阴路花鸟市场
从蓬莱路到安澜路与黄家阙路的交叉路口,二十年多前作为上海最大露天花鸟市场的江阴路花鸟市场在十多年前被拆迁搬到了这里,如今则成了上海消防总队黄埔消防支队复兴中队的地盘。
(上海消防总队黄埔消防支队复兴中队)
这条路的后半截,是老西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它还有另一个抬头,黄浦区老西门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显然,曾经的那个在上海相当出名的花鸟市场,如今已找寻不到,而再过去两条街的江阴街,不知道的人也许会把它误认为江阴花鸟市场的原址,其实本人也有这样的误区,因此在百度以后,你会发现它真正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是这样的。
那个被上世纪人耳熟能详,或者说真正的江阴路花鸟市场其实并不在靠近文庙的江阴街,而是在上海大剧院旁边的江阴路,这条东起黄陂北路,西迄成都北路,长400米的道路,19世纪末进行填浜筑路,以跑马厅英籍职员名命名成孟德兰路,1943年改为现在这个名字。1979年到2001年期间作为花鸟市场(早期花鸟市场在南京西路杂技场西侧),其场面热闹非凡。据说最兴旺时,市场一天人流量可达10万!
别过了如今这个稍嫌破败的江阴街(不是江阴路),继续往前,出了大兴街,来到伴随儿时成长,最熟悉的一条马路——南车站路,沿着这条大路往南,会经过国货路,如今的国货路拓宽了两边,变得如康庄大道般华丽气派,说好了此次“回家”,别的都可以探望,就是不要探望医院什么,没想到从国货路拐角,远远地就望见了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黄埔分院,而分明应该是儿时小学所在的地段却不见了原先属于它的影子,一个念头不经意冒出,国货路小学难道不应该在国货路上吗?
说起这茬,还真有点天真了,顺着金龟子飞行的线路,由国货路拐进车站支路没多少距离,那种熟悉的感觉回来了,国货路小学还真不是开在与它同名的这条路上,瞧我这不认路的记性!上次来这里母校还被大同中学收并成对方的附属,如今似乎又换了一波领导执鞭。
唯有楼房、围墙和校门内的那个黑洞的甬道一尘不变,让我读到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里不变的那样东西,虽然读小学时不曾出现今日望向母校的那一眼——感触荒凉破败得紧,但假若未尝试走出原先的这片林子,体验是否又两样了呢?
(立达中学大门)
感慨过后,仍旧要面向未来,回到南车站路,如今的南车站路简直帅的一批,两边绿树扎荫,就连阴井盖子都活泼俏皮了许多,若要问是沾了谁的仙气,恐怕除了大同中学也没人敢站出来接话了。
大同中学
同样是百年名校,作为市重点校府的大同中学创办于1912年,在它草创之初,北京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教师胡敦复、平海澜等辈因不满外国主事者办学方式,相继来沪筹办学校,这才有了后来在上海滩闻名遐迩的大同中学。
儿时的大同中学自然没有如今的气派,在南市却也首屈一指,是家家户户都希望孩子能够高中的市级型最高学府,如果说敬业中学,市八中学都是差一档的区重点所在,那么大同中学就是十足的老大哥、市级模子,从里面走出来的学生可以说代表了全上海初中生最高水平的修养。
要不怎么说差距是一点一点出来的?比比大同中学如今这左青龙右白虎的格局,别说当今的初中校府没有这般高调性,就是附近几家区重点,其光鲜程度也相去对方矮了一头。据介绍,如今的大同中学可是与美、英、德等十余个国家30余所知名学校结成友好关系,其业务已经跨洋,并且作为市教委首批批准的可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的单位,是黄浦区唯一可以招收外籍学生的学校。
回想过去的大同中学,其实校区和房型也就比周围的几家学校好那么一点,也便是改革开放的这40年间,让高个们变得更高了。
我们知道,能拔高境界,除了看重后天,其先天的格局也相当讲究。大同中学先天格局的南方朱雀位置就有这么一个可以调高它尿性的存在。
蓬莱公园
蓬莱公园,这个位于黄浦区南车站路380号看似普通的公园,原址则为“八·一三”战乱中被毁的大同大学部分校园,因位于当时的蓬莱区,故名“蓬莱公园”。1953年10月再建以后,就少有变化。反观大同中学在1952年真正成立开设中学以来,权力几经易手,并不似表面看上去风光。
战乱之后,百废待兴,要重建家园,公园就成了休养生息的最佳场所,儿时蓬莱公园是本人去得最多的地方,门口甬道的进深处本来是一个中间立有假石的圆形池子,如今则换成一块影壁,唯有影壁前的假石,依稀看到原来的面貌,而内部的道路格局不出意外,全都变得焕然一新,草木似乎更为茂盛,作为一座学府的前花园是再称职不过了。
公园另一个变化就是除了正门,另加设了两个边门,都能通往对应的街道马路,从瞿溪路的门出来,就是儿时每天都要路过的家门口的一座学堂——求是中学的地盘所在。当初的求是中学教学楼在这个时节,恐怕早已爬山虎遍布,然而如今却又易主,大同初级中学的校府在“欺压”过母校国货路小学后,又在求是中学的原址上“撒了一把野”,这才如梦初醒的我,感情刚才见到的大同中学已经不是儿时那个初中高中部并在一起,可以混为一谈的存在。
设想,如果今天中考升学到这里,真正要进到的地方其实是当初求是中学的“门面房”,如果光按地理位置看,大同中学初中部不是改造升级,而是降级成非重点学校啊,有木有!
虽然有点偏激,不过还是要说句,如今的大同初级中学对面可是高楼大厦平地起,连公园门也开到了抬抬腿就能散步其间的一侧,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想当初这里可是最最老旧的一排老房子全都动迁走了。如果说求是中学是儿时眼中的那片林子,那现在的大同初级中学不知有多少学子将之当作为前方的一片好去处而快马加鞭的奔赴着。
已经看透世事的我根本不用拦这些人,因为他们不听劝。。
好了,人往高处走,没什么好犹豫的,重新回到南车站路,似乎很多事都是在这里发生的,毕竟是条大路,来来回回的人全经这里走,在看到高架的时候本来应该转弯前往大境中学,毕竟儿时的记忆就到这里,高架后面的世界自己并没有探索过。然而今时又不同往昔了,在看到横幅上向前700米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时,忽然来了兴致,决定去看看这个横空出世的家伙。
过了高架,可以看到城市最佳实践区的牌子。
再往前走一点,上海票据交易所的办公地点出现在眼前,经查,该所馆2016年12月8日正式开业上位,是一家具有票据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信息服务多功能的全国统一票据交易平台。
在它门口的草坪上,远远地已经能望及南浦大桥的银龙索江。
(远处的南浦大桥)
到这里就真正进入了越界·世博园区,优美静谧的半淞园路,始建于1918年,作为当代城南的最大花园。半淞园是近代上海政治、艺术、创造、文学和相关文化精神的发源地之一。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难怪当代艺术博物馆会安家此处,原来对于艺术而言,也是性喜扎堆抱团的,在大气候还未形成的1897年,这里曾作为南市发电厂,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高达165米的钢筋混凝土烟囱笔直高耸,也是吸引中国大路第一家公立的当代艺术博物馆选址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的基础所在。
(当代艺术博物馆背部)
当初,作为工业区存在的这片地方,如今已是建成集当代艺术展览、收藏、研究、交流、体验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标志性城市公共文化活动中心,改变不可谓不大。
进到里面,正遇上由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组织的一场主题为“陌生风景”的外国艺术展览会,因为毕竟是没能赶上联展或馆内自发组织的参展活动,五层楼高的场馆,只拿出一层进行布展已经显得力有未逮,因此唯有期待下次能赶个好时间,碰上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当然,这还是看了免费给游客带走的全年展出明细得出的结论。
从博物馆出来,值得回忆的地方大致就这么多了,再来又去了同样是市重点学校的大境中学,那些年父母家长们帮南市区所有学校谈资论辈,自己没从旁少盘算,然而到了今天,对于大境中学这个到底算初级中学还是高级中学的问题难得糊涂,只是看门牌和教学楼层高初步推断可能是高中了。想想,自己初中毕业搬的家,即使要考虑高中生活,那也是四年以后的事,难怪人家学校都建到你家门口了也感觉不痛不痒,实在是无缘对面不相逢啊。
倒是南车站路和瞿溪路十字路口的那家地段医院,这种不算美妙的缘分一点没有少给,如今踩着小黄车又到了那里,故人已去,医患纠纷人民调节委员会就是你的下场吗?
沿着瞿溪路一路向东,少年时学校组织活动,经常去到的地方,原作为南市区工人文化宫,现在为黄浦区工人文化宫,仍旧是无甚变化,就是树叶将代表其身份的一排红字遮挡,想当年里面的各种活动场所以及经历过一次整改的电影院,不知今天在还未在。
(黄浦区工人文化宫)
因为要去小南门坐地铁,通到中华路不可避免地又要经过两家校府。市八中学,少年时耳濡目染却不曾一见,如今算是如愿以偿了。
如果你有心去查它的历史背景,会发现一个颇为传奇的演变历程:上海市第八中学,前身是1861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范约翰及其夫人来沪创办的“清心书院”。1918年定名为“清心女子中学”。1953年6月,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后改名为“上海市第八女子中学”。至1969年起兼收男生,改称为“上海市第八中学”。2012年3月30日,开设“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
是不是很神奇?比邻而居的市南中学小朋友表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论出生,我可能还比你大一些,论父母,咱俩都是一个爹妈生的,为什么只有我像捡来的小孩?好吧,你至少比弟弟高出一个脑袋,没有说错吧?
骑过中华路的时候,一排红砖黑瓦的老房子还能给这段行程添一笔怀旧风,远处依稀可见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厦在群豪中崛起,有一句话叫什么来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当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的话犹在耳边。
中华路第三小学,这个头顶电线满布,仍然有上世纪电车作业的盘口,可以看出它粉刷一新下的外观比起后面的商品房仍旧稍嫌稚嫩,就如一名少年的长成,不知何时在经历过迟早一次的铲平后,又将拔地而起,成为不知是哪一届神话中标的得奖对象。
对于这些,见过了就不觉得新奇,没有见过的,下一个中标者也许就会是你。中华路第三小学的对面正是小南门地铁站,此行的终点不知又是多少人的起点了……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