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三会(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解决小区治理难题,学手艺串起社区睦邻文化。“自从有了“家门口”服务站,现在我们居民的诉求和呼声,不用出小区就能解决。”家住惠南镇梅花居民区的方阿姨说。
今年以来,在推进“家门口”服务站的建设中,梅花居民区通过区域化党建,把辖区单位、服务社区的功能主体等服务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由党员先锋站、青少年启航站、知心大嫂关爱站、新上海人联谊站,以及睦邻文化站组成的“五站式”精准服务,对接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居民议事有平台
最近几天,金梅雅苑小区部分高层楼房的外墙正在进行整修工程。这是小区居民在“家门口”服务站里通过开“三会”解决小区事务的成果之一。
金梅雅苑小区高层楼房曾发生过外墙剥落物掉落在居民停放的轿车车顶上的情况,虽然未造成人员伤害,但小区居民一直“心有余悸”。通过召开“三会”,居民提出整修诉求,与居委、物业等多方共议,围绕如何整修、如何保障施工期间住户安全等形成了一套解决方案。
梅花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建站以来,为推进“三会制度”搭建了新的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家门口”服务站建站以来,共开展听证会8次、协调会6次、评议会4次,解决了辖区内金梅雅苑公共安全隐患、桃源二村“光明工程”等小区治理难题。
对接多元需求
李阿姨带领的舞蹈队,是梅花居民区里的10多支社区文体团队之一。“以前要排练节目要么到队友家里,要么去找公园空地,有了‘睦邻文化站’以后,为我们提供了固定场所,唱唱跳跳终于不用再为场地发愁。”李阿姨说。此外,睦邻文化站还贴心地为文体爱好者们装了镜子、提供饮水机等。同时,通过划定时间安排表,协调各团队有序使用空间。
睦邻文化站是梅花居民区“家门口”服务设立的5个工作平台之一,此外还有党员先锋站、青少年启航站、知心大嫂关爱站、新上海人联谊站。
梅花居民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梅花居民区位于惠南镇城乡接合部,辖区内共有12个居民住宅小区,总户数3000余户,常住人口5000多人,居民构成多元,其中既有本地住户、从市区搬迁而来的居民,还有外来人口和外籍人士。有了多元的构成就有多元的需求,是“五站式”服务融合了党群、政务、生活、法律、健康、文化、社区管理七大类服务项目,让不同居民在“家门口”各取所需。
盘活辖区资源
在梅花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内,每月都会定期举办“手艺课堂”,来自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以及辖区内惠民学盟单位的志愿者等走进社区,在教学互动中展示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此外,不少来自辖区学校、早教机构的老师,也常常来到“家门口”开展公益活动。
“通过区域化党建的红绳,辖区内相关单位纷纷支持和加入,丰富了‘家门口’服务的内容菜单。”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2012年以来,惠南镇党委、政府依托辖区资源优势,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逐渐形成惠民医盟、惠民学盟、惠民商盟和惠民艺盟,打破单位部门间的行政界限,盘活辖区资源为民所用。作为惠民学盟的实践基地,梅花居民区内丰富的教育资源,也加入“家门口”服务,助力提升居民的获得感。
此外,梅花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按照“人群全覆盖、服务全天候、社工全岗通”的建设目标开展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