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曹路舜峰家苑的家园美化故事
2018-7-19 10:08:08发布92次查看
“舜峰百花园”是小区改造的第一个花园。
刘思弘周陆弟(左)和吴立芳(右)交流养花技艺。
原本的空地变成了大花园,成为居民散步、闲聊的好去处。
三个普普通通的居民,抱团成为一支美化社区的队伍。他们有规划、有想法,做自己爱做的事,为社区增光添彩。
在曹路镇舜峰家苑小区,一个大规模的社区绿化工程正在推进中。
工程起于小区一隅的绿色改造,盛于“篮球场”大小绿地的华丽变身。参与者,是小区热心居民组成的志愿者团队。
团队当中有三个人:吴立芳、陈忠耀和周陆弟。他们之间的故事,记录了舜峰家苑“变美”的过程。
吴立芳:做自己爱做的事
“一百个人有一百个想法,管不着,我就做自己爱做的事。”
今年61岁的吴立芳,住在舜峰家苑10号楼402室。小区里的熟人,不管年龄大小,见到他都习惯叫一声“老吴”。
老吴是在2014年从沪东新村街道动迁过来的。“刚来的时候,楼道门口的绿化带里杂草丛生,看着就不舒服。”他说。
摆弄花花草草是老吴的兴趣爱好之一,在沪东的时候他就种了不少盆景。搬到曹路后,家里缺乏足够的空间让他养花种草。所以,看到几近荒废的绿化带时,他的心就有点痒。
问题是,小区会不会让自己捣鼓这块小空地?老吴吃不准,所以迟迟没动手,直到楼组长找上门来。“老吴,听说你喜欢养花种草,愿不愿意帮忙把门口的绿化带管理一下?”
一拍即合。得到允许后,热心肠的老吴马上行动了起来。除草、翻土、种花、浇水……楼道里的邻居,经常看到老吴忙得不亦乐乎。
有人看不懂了。“老吴,你种这些花,小区里给你多少钱啊?”
“没钱,义务劳动。”
“没钱,那你弄它干嘛。”冷嘲热讽随之而来。
老吴并不在乎。“一百个人有一百个想法,管不着,我就做自己爱做的事。”
渐渐地,舜峰家苑居委也注意到了默默种花的老吴。去年10月,居委决定整改14号楼西侧一块空地,叫上了老吴一起帮忙。
空地在14号楼门洞和相邻的店面房之间,面积约60平方米。店面房是个餐厅,厨房的窗就对着空地,油烟、污水经由管道直接排了进来,时间一长,油污遍地、臭气熏天。居民怨声载道。
整改开始后,老吴按照居委安排,配合着14号楼的养花能手陆妙福等人,一起搞起了“美化工程”。
经过众人努力,如今,这块空地已经成了一个小花园。地面上,月季、茶花、向日葵、滴水观音、长寿花、海棠等30余种花草散布在不同位置;3排铁质的架子上,则整齐排列着不同品种的盆栽。
大家给小花园取名“舜峰百花园”。“这是我们小区的第一个花园,一年四季都有花开,非常漂亮。”舜峰家苑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陶辉炯颇为自豪地说。
吴立芳、陆妙福等参加了花园改造的一批居民,还组成了小区“园艺兴趣小组”。
2018年春节前夕,居委又将目光瞄准了10号楼和17号楼中间的那块空地。这次,“近水楼台”且“通过考验”的老吴,主动请战当上了“主力军”。
空地有近一个篮球场那么大,比“舜峰百花园”要大上许多。老吴笑着说,自己当时就清楚,接了个大活。春节后,他带着园艺兴趣小组成员动手翻土,启动了这场小区美化行动。
不到半年,原本杂物乱堆、绿化破坏殆尽的空地“脱胎换骨”——空地的一边,竹条篱笆圈出一个长方形,里面种植了2棵银杏、15棵桂花树,以及桃树,将中间一排排的月季花围住;另一边则插上了“苗圃基地”的牌子,种了车前草、蒲公英、三七、薄荷等各种中药类植物。
原本的空地,变成了大花园。近段日子,月季开得正好。天气不那么炎热的时候,不少居民会带着孩子,在花园边兜兜看看。一些老人,还搬来凳子坐在树荫下,乘凉、聊家常。
陈忠耀:从猜疑到合作
“现在要让老陈做点事,老吴的话比居委干部的话都管用。”
陈忠耀住在10号楼102室,出门就是大花园。有空的时候,他会跟着吴立芳一起,打理一下花草。两人好得跟几十年的好友一样。
“别看他俩现在这么好,刚开始的时候,关系僵得很。”陶辉炯说。
事情要从楼组长请老吴种花说起。一开始看到老吴在楼道门口种花,陈忠耀有点不乐意。“这是大家共用的地方,又在我家门口,你怎么能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表面上,陈忠耀没有公开去阻止老吴。但私下里,他却跟隔壁邻居陆星菊犯起了嘀咕:“喏,这个上海人要占用大家的地了。他要种花可以,要给我们200块钱。”
陆星菊支持老吴种花,也知道陈忠耀不是真想要这点钱。于是,她反而劝起了陈忠耀:“人家这是在做好事,应该支持,小区漂亮了,你住着不也舒服吗?”
看着老吴天天摆弄花草,陈忠耀仍是不以为然。不过,原本杂乱的绿地里开出了一朵朵花,家门口变漂亮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陈忠耀的态度慢慢起了变化。直到有一天,他主动找上了老吴。那是2018年春节后的某一天,老吴为了打造大花园,正准备去挖一棵腊梅。
“这是要去干什么啊?”陈忠耀先开了口。
“挖腊梅,一道去啊?”
“走。”
自那之后,耿直的陈忠耀和爽朗的老吴成了“合作伙伴”,两人和园艺兴趣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开始尽力打造大花园。
陈忠耀是从曹路镇共新村动迁到舜峰家苑的。有了这么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帮忙,老吴“如虎添翼”。
装饰大花园的不少树木和物件,是从周边的动迁村落“搬”来的。陈忠耀对附近情况熟悉,认识的人又多,一下子帮老吴增加了不少“进货渠道”。
桔子树、龙爪树、竹子、水缸、石臼……两人结伴在各个动迁村落“淘货”,向村民低价收购各种树木和老物件,再用电瓶车运回来,装扮大花园。
有时候,村民担心“树挪死”,不肯把辛苦种了几十年的树轻易交出来。这时候,两人就会分工游说。陈忠耀负责打感情牌,用同乡之间的关系套近乎;老吴则展示实力,“我的技术你放心,树就种在舜峰家苑,随时可以来看,保证没问题。”
这样的方式经常奏效。大花园里的装饰越来越多,两人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关系愈加融洽。
陈忠耀肠胃不大好,有一次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家里人没空,老吴陪着去了。做完胃镜,麻药的效果还没完全过去,陈忠耀迷迷糊糊听到医生说了一句“把家属叫来”,一下子吓瘫了。
“当时我就想,估计检查出什么大毛病了,这下完了。”他事后回忆。多亏了老吴,一把扶住了陈忠耀,说道:“有我在呢,放心。”后来得知,医生只是叫陪同过来的家属带老陈去休息,纯属虚惊一场。
不过,经此一事,陈忠耀对老吴更加信任。陶辉炯甚至开玩笑地说:“现在要让老陈做点事,老吴的话比居委干部的话都管用。”
周陆弟:年轻的专家顾问
专业的点评,让老吴对周陆弟暗暗留上了心。“这个小伙子好像有点意思。”
周陆弟今年32岁,比吴立芳、陈忠耀要小了一辈。然而,在打造大花园的团队里,他却扮演着“顾问”的重要角色。
这与他的职业有关。2014年,周陆弟进入上海迪士尼旅游度假区,负责植物选配、园林造景等绿化工程,是个专业的“园林设计师”。
因为职业关系,周陆弟时常留意小区绿化。他家住17号楼1101室,在大空地的另一侧。那天吃过晚饭,在阳台上看到吴立芳在空地上翻土,周陆弟顿时产生了好奇心。
“爷叔,你在翻土啊,打算种什么吗?”来到空地后,周陆弟跟老吴聊上了。得知居委要改造这块空地,他打开了话匣子:“我觉得种点太阳花比较好,花期长,成本小,管理也方便。”
专业的点评,让老吴对周陆弟暗暗留上了心。“这个小伙子好像有点意思。”而接下去发生的一件事,让老吴和园艺兴趣小组完全认同了周陆弟的能力。
那次,老吴等人从一个动迁基地迁种了一些首乌到小区里。周陆弟见数量不多,问道:“那边的藤多粗?你们挖了哪个位置?”
听完回答后,周陆弟当即做出了判断。“你们挖错地方了,首乌不长藤下,要在边上找,肯定还有,我带你们去挖。”
果不其然,在周陆弟的指导下,大家收获颇丰。自那之后,大家开始奉周陆弟为“顾问”,负责大花园的整体规划。
小周也没有客气,开始大展身手。“花园要好看,不能迁来什么就种什么,要有整体规划,这样也便于后续维护和管理。”
于是,在他的设计下,篮球场大小的空地被分成了东西两块。西边的一块更大些,主打观赏功能,把园艺兴趣小组迁来的各种植物进行了重新布局,还配上了石臼、石墨、水缸等拼搭出来的“微景观”。
“竹围栏里主要是各种月季,配上扶桑、铁树、银杏等,15棵桃树特意设计成沿着通往楼道的小路,到花开的时候,走在一片花香中,肯定别有一番滋味。”周陆弟说。
面积较小的东块是科普区,种植了中药类植物、农作物等。按照周陆弟的设想,这里将发挥科普作用,让居民、尤其是孩子们能够认识一些基本的植物。
这样的设计,得到了居委和园艺兴趣小组的大力支持,大家干得热火朝天。在小区居民的注视下,大花园天天有变化。渐渐地,遛娃的家长、散步的老人,停下来赏花的人越来越多。
经常来照料花园的老吴,习惯了把自家养的几只画眉带下来。“劳作的时候,不时能听到鸟叫声,也很惬意。”他说。
“小区里的第二个花园,成了。”陶辉炯更高兴了。
因为重新布局多出来的树木花草,被移植到了各个楼道门口的小绿地里。居民们受此影响,也纷纷加入进来,扮靓自家门口。
这让舜峰家苑居委有了更多想法。“我们已经计划好了,以两个花园为主,配以主干道旁的绿化微景观,在小区内打造‘两园一道’的绿化布局。”陶辉炯说。
在他看来,有吴立芳、陈忠耀、周陆弟这样的“带头人”,加上小区居民美化家园的热情,实现这一目标毫无问题。
记者手记
把社区当家
吴立芳等人,把社区当做了家。正因如此,当社区需要美化时,他们主动站了出来,还带动了一群热心的居民。
吴立芳有热情、陈忠耀有资源、周陆弟有技术,这样的三人组,带着更多人从“小家庭”走出来,装扮“大家园”。自治的意愿、居民的奉献,让小区一天天变靓,让居住在里面的人,喜逐颜开。
采访当中,两位年轻姑娘从花园边经过,认出了能染指甲的凤仙花。吴立芳等人当即答应:“等花开得盛一点,就送你们一些。”
美化家园,就是要把社区当家。当居民的内在美由内而外散发,整个家园的外在美,才能更长久地保持。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