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智能防汛系统投入启用 下立交积水不用等到投诉才知晓
2018-7-18 11:13:23发布99次查看
原标题:下立交积水不用等到投诉才知晓
东方网7月18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辖区内下立交发生积水,因为实时监控设备不足,知晓性往往存在滞后,有时甚至要等居民投诉后才知道。记者昨天从水务部门了解到,闵行新虹街道的智能防汛系统正式投入启用,这也是申城首个街镇最高级别防汛指挥系统,以此提升防汛保障能力,360度的环形监控不仅能对辖区内14处立交积水情况一览无遗,而且一旦积水情况触碰警戒线还会自动报警。
手机联动可远程遥控
大屏幕上,三维立体地图清楚地展示出,20平方公里的新虹街道全貌,一河之隔就是进口博览会场馆。闵行区水务局副局长赵伟告诉记者,这个智能防汛系统在申城224个街镇来说,是目前级别最高、最先进的,也是首次投入使用。
监控中,实时水位、实时雨量、水闸工况、下立交积水信息、气象信息、台风信息、卫星云图等实时信息一目了然。记者了解到,如遇下雨,各监测位置的积水情况不但能实时传到这里,还能用以不同的颜色自动报警,以备防汛部门快速处置。
据了解,传统防汛工作主要依赖于电话、传真和人工测报等途径获取相关防汛数据,排水泵站、水动力装置、曝气装置、下立交泵站主要依赖传统人工运行手动开关泵闸。通过这套智能防汛系统,街道自管的防汛排水设施、水利设施、水质提升装置可在远程控制中以更快速度联动运行。“通过设置,甚至能通过手机远程实现开关闸操作。”赵伟透露。
同步知晓减少环节
作为防汛重点区域,下立交因其容易积水,且易导致车辆和人员被困其中,而成为了每年汛期中的特别关注对象。新虹街道是众多街镇中拥有下立交最多的,共有14个,涵盖了铁路、公路、镇、村一级等各种类型。“以前积水了,基本要靠居民投诉了我们才知道。”赵伟坦言,然后电话转到区水务局、街道、水务站,最后通知抢险队去现场。“如此一来,最快半小时,最慢甚至要1小时以上,有时抢险人员赶到积水点时,积水可能已退去,有时则积水已深,现场处置效率不高。”赵伟说。
智能系统启用之后,这一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自今年试运行以来,这个系统已经历三场暴雨检验。徐春霖是新虹街道水务管理站的站长。今年5月申城迎来的第一场暴雨时,他的手机上收到了一条短信:光华铁路地道积水达到5厘米。徐春霖立刻打开防汛监控app,通过视频第一时间查看现场积水情况。
同时,街道防汛指挥室里智能系统同步启用,这些短信恰恰就是前方的积水监控设施发布的警报,体现在大屏幕上后则变成了不同颜色的圆点。0.5-10毫米的雨量告警级别为绿色,10-25毫米为蓝色,100-200毫米为红色,一眼就能知晓,并在碰触到警戒线之后发出预警信号。
为进口博览会提供保障
记者了解到,因为智能系统投入使用,新虹街道防汛指挥点也成为进口博览会防汛安全服务保障中心。闵行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口博览会筹办冲刺时期时值高温季节和主汛期,11月正式举办之时,台汛压力仍然不容小觑。新虹街道与进博会场馆仅一河之隔,且辖区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做好辖区水域的防台防汛工作,对进博会顺利举办至关紧要。 据市防汛办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除了新虹街道的监控数据和实时信息外,其他区域相关数据也正在陆续接入。到进博会正式举办之前,覆盖全市范围的防汛系统都将接入到这里。这就意味着,在这个街镇“前指”指挥点看到的数据与位于市中心区域的市级防汛指挥中心的数据是同步的。
为保障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及安全度汛,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决定将防汛应急保障机制持续时间从常态汛期(6月1日至9月30日)延长至11月进口博览会结束。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