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校园足球的“小世界杯”在同济一附中落下帷幕
2018-7-16 11:35:04发布90次查看
前天,上海校园足球的“小世界杯”在同济一附中落下帷幕,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16支青少年校园足球队,汇聚在2018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的赛场上,其中不乏来自法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等足球强国的优秀足球小运动员。
和切磋技艺同样重要的,是向这些足球强国学习先进的校园足球理念和青训体系。“孩子们一年要参加多少场比赛”“足球专业学生的文化课考核和其他孩子一样吗”“无法进入专业队的孩子未来之路该怎么走”这是赛场之外各国教练员在交流时聊得最多的话题。
澳洲:以赛代练很有用
澳大利亚墨尔本足球学院队的主教练戴维·范·史奇普已连续第三年带队来上海。他说:“我很珍惜每次来上海的机会,因为在这里可以和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同行多一些交流。”史奇普带的这支队伍,由墨尔本地区的三支球队组成,虽然队员平均年龄在同济一附中赛区的b组中最小,但技术在小组中却是最好的。
谈及青训,史奇普说:“在澳洲,孩子们一周有5个半天都在训练,学校里足球课比较普及。”对于小球员而言,以赛代练最重要,“在澳大利亚,校园足球联赛一年有一到两场,但俱乐部之间的比赛非常多,几乎每周就有一场,这对锻炼技术很有用。”
墨西哥:提倡“玩”中学
和大多数球队不同,来自墨西哥帕丘卡的孩子们,这次是来上海“玩”的。这支球队曾在去年的u17国际锦标赛上获得亚军。
教练韦斯特·简·沃特说,墨西哥的孩子发自内心喜欢足球。“足球是大多数青少年空余时间的休闲娱乐运动,10岁前,基本上80%的男孩子都会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并在‘玩’中学。”他说,过了10岁,那些有天赋的小球员就会进入俱乐部训练,当然10岁之后的训练也变得专业起来。“孩子们通常每天要训练,每周六都会有一场对抗赛。”他认为,之所以墨西哥自上而下都对足球充满热情,是因为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的影响。
“墨西哥校园足球文化的特点,是提倡大家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充分感受踢足球的乐趣。”沃特说,教练员会让每个球员都有上场机会,这样,每个孩子都会得到锻炼,保持一颗向上的心。
法国:生活因足球更精彩
法国博若莱足球俱乐部队的教练尼古拉斯说,法国的孩子一般从15岁左右开始根据天赋和能力进行分流,一些孩子继续进行三年的专业培训,另外一些就进入普通学校学习,把足球作为兴趣发展。
这样的理念正被更多从事校园足球的同行认可。第一年来参赛的德国法兰克福青少年俱乐部的教练埃尔伯克介绍说,只有1%的球员最后可以进入顶级联赛踢球,更多孩子的生活只是因为足球变得更精彩。
上海市校园足球办公室副主任王江宇认为,这样的国际邀请赛除中外小球员比一比“脚头”外,更重要的是能和国外同行面对面交流。连续四年的邀请赛打开一扇窗,让中国看到世界校园足球的发展现状,找到差距,取长补短,“四年的磨练,中国的小球员们也有了长进。”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