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崇明传统习俗:六月六晒书晒衣裳

2018-7-17 17:30:37发布88次查看
  农历六月初六也是一个节日,也有传统习俗在崇明代代相传,直到今天仍随处可见,请看民国版《崇明县志风俗》:“六月六日,曝书籍、衣服。”89年版县志风俗有类似记载:“农历六月初六,相传那天皇帝晒龙袍,百姓纷纷效之,相沿成习,直至今日。”
每年梅雨季节空气里湿度大,衣物容易受潮发霉。“梅”与“霉”谐音,崇明人多有把“梅雨”叫作“霉雨”。“出梅”后,天气由阴雨转晴朗,开始了炎热夏季。六月六大都在出梅后,太阳暴烈,空气干燥,上下八沙南北东西中,不论平民百姓,还是富贵之家,纷纷翻箱倒柜,将衣裳搬到阳光下曝晒,习惯上叫做“晒衣裳”、“晒霉”。
红日升空后,宅上的女当家人就都已忙开了,先是端笐凳、搁竹头、铺簾子打笐,翻箱倒柜,把一家老小的衣裳匼到笐上,一件件摊开了晒,或是穿在竹竿上、挂在衣架上晒,我住的老宅上人份多,不论里宅还是外宅的院子里,横里竖里都是笐,晒满了五颜六色的衣裳鞋袜,像是开服装展销会,正应了“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民谚。
晒了二阵,女当家的陆续来了院子里,将衣服一件件翻个身再晒,发现有霉斑的话,用手搓或板刷刷干净。这时候院子里闹热了起来,她们边做事边观摩,谈笑风生哪家的衣裳式样新,质料好,颜色漂亮,小阿婶说大阿婶布衫上的花头标致,春郎女客讲其狗娘子的鞋底针线密实。假使宅上有嫁过来的新娘子,就更热闹了,七嘴八舌说她的嫁衣又多又好看,足够穿一生一世,还逐件品评,啧啧夸赞,欢声笑语洋溢。新娘子被她们表扬得怪不好意思的,羞答答地一遍又一遍:“讲得忒好了,我是学做的呀……”
下午红日西斜时收衣裳,认真仔细一件又一件掸拍灰尘,折叠得整整齐齐,捧到屋里放回箱子箱厨里。
虽说六月六晒霉,不少人家得连晒几天,衣裳而外,还要晒被头、床柴、布段、帽子、鞋子、袜子,存放衣物的箱子、藤篮、纸箱、抽屉等,也要拿出去吹风干燥。
妇女晒衣,书生晒书,县志里就有“六月六晒书”的记载,因称六月六为“晒书节”。
古来崇明读书人多,藏书也多。经历了黄梅雨季,书籍难免受潮甚至发霉、虫蛀,六月六前后若逢好太阳,就把书籍、字画搬出去,铺于阳光下或通风干燥处,去除潮湿、霉斑,驱赶蛀书虫。
笔者家中藏书不算少,居室却不算大,书籍难以全部上架,只能挖掘潜力了,常用的置于书架上,其余有的入吊厨,有的入地厨,有的在电脑桌下,有的在写字台踏脚上。因为住的是底层,更容易受潮,六月六奉行传统,体验民俗,有选择地将部分书籍拿去室外曝过。
我的经验,并非在烈日中曝晒,而是曝露在阴凉通风处干燥,以免书本翻卷变形。因地制宜吧,在天井里晾晒,将书摊在屋檐下、窗台上,打开躺椅、踏脚板铺上报纸也可摊。
这一天,算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书为伴了。平时深藏的书难得见面,格外的亲切,眼光在书丛中扫视,时而停留在某一本封面上,回忆它的由来,买的?朋友送的?旧书摊淘来的?废品收购处起死回生的?还保藏着七八百本杂志,是文稿发表后编辑部赠寄的样刊,其中的许多本,隐藏着难忘的五味杂陈,掩卷回忆,感慨良多。已经多年了,六月六就这样呼吸着略带“阁宿气”书香味,享受晒书节的风雅古韵。
传说宋真宗于六月六日晚梦见玉帝赐与天书,于是把这一天定为“天贶节”,天贶,上天恩赐意。六月六由是成了吉日。时下出版的《万年历》中,还都在六月初六旁注有“天贶”两字,2018年的天贶节在7月18号。
可知六月六曝衣服书籍,既有去霉灭菌杀虫的功效,又有驱晦气迎吉祥的寓意,因此约定俗成,代代传承在东海瀛洲。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