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长宁政协委员当好沪台经贸合作"服务员"

2018-7-16 16:30:41发布97次查看

据长宁区消息:“现在做两岸经贸往来服务,主要就是我们两岸律师携手合作!”施君律师和团队近年来致力于沪台经贸法律服务领域,为台企来沪服务,为沪企赴台服务,为在沪经商、就业、求学、定居的台胞提供法律服务。
  上海市黄浦区汉口路266号,申大厦15楼第五会议室。
  原定上午10点30分的采访被延迟了,但在等待中笔者没闲着,而是用手机不停地收集着有关“施君两岸法律事务”“施君金茂律所合伙人”的相关资料,这并不是笔者没有预先做好功课,实在是对即将采访的人特别期待,总想问得更准、问出更多。
  11点左右,上海市金茂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施君律师出现在笔者面前,“对不起,让您久等了,刚才临时有会,下午还要出差”,眼前的施律师笑容亲切、成熟干练,握过手后还下意识地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这也意味着笔者必须抓紧时间开始提问了。
  “作为改革开放后生人,能为沪台经贸合作服务,很荣幸!”
  “我是1979年12月出生的,法学学士是在复旦读的,法律硕士在上海财大读的,最近还想再充充电,准备去读复旦-台大的emba,我的梦想就是做最好、最棒的职业律师,所以我学什么都是围着这个转!”也许是职业习惯吧,施律师对记者这种开门见山式的问法并不介意,反而回答得很认真。他直言,论年纪,他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差不多就是“80后”了,所以用他现在的人生历程去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简单直接最好不过,毕竟比起上一辈,他这一代人在择业上已有了很大的自主性。
  施律师表示,之所以选择沪台经贸法律服务,其实有一定偶然性,主要是律所有这项法律业务,而恰好自己就在这个团队中,“人就是这样,干一行就会爱一行,一个领域钻研的时间长了、程度深了、经验多了,就自然会爱上这个领域!”他回忆说,刚刚接触沪台经贸法律服务时,自己也觉得这项业务范围很广、较难把握。但随着经办项目不断增加,成就感也随之而来,现在细数下来,自己已为多家台湾地区上市和上柜公司来沪开展业务活动,还有在沪企业赴台投资提供了服务,而且服务内容还是多方位的。
  施律师在介绍这段经历时,语速很快,怕笔者一时理解不了,他偶尔还用一些更直白的语言重述一次。当笔者问起上柜公司的含义时,他特地将“上柜”这两个字写给笔者看,重点解释说:“台湾地区上柜公司通俗得说就是已公开发行但未上市仅于柜台买卖中心上交易的,比通常人熟悉的上市公司层级会低一些。”从中看得出,他对这份工作确实是用心投入,几乎是鞭辟入里、丝丝入扣。他自己也坦承,尽管法律服务属于市场行为,但能为促进沪台经贸合作当好“服务员”尽一份力,确实挺荣幸的,更有时候,是急人之所急。他举例说,曾有一家在上海的台资企业因产品销售货款未能及时回笼,造成资金链断裂,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他就带领团队给这家台资企业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服务,包括参与其厂房等不动产及其他资产的处理事宜,同时还协助法院厘清了该公司应偿付的员工工资、补偿金、社保金及对外欠款等,他们提供了一系列规范化服务,使这家企业最终转危为安,并且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几年,施君律师不仅受聘担任上海市台办、长宁区台办法律顾问,被推荐为长宁区政协委员、长宁区台联会理事,还入选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新一届仲裁员,真的深感责任重大、使命重大。闲下来时,他还将这些年来自己的研究心得梳理好、写下来,目前已陆续发表了《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的机遇与挑战》《台资企业大陆债权融资途径与方式》《陆资入台投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沪港台三地房地产市场和交易环境比较》等学术文章,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有时有高校邀请,他也会欣然前往,在课堂上和莘莘学子共同分享一些工作经验。
  “双向服务沪台企业,现主要是我们两岸律师携手合作!”
  施君律师介绍说,沪台经贸法律服务领域比较广,他所在的金茂律所已基本覆盖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为台企来沪服务。据他介绍,早几年台商来沪个人及家族投资行为会多一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他们主要在租赁、劳动、买卖等方面有法律服务需求,所以律师主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当地法律咨询及代理诉讼等服务。但现在更多的是总部设在台湾的集团公司将一个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设立在大陆,大部分是房地产、金融服务、生技医药、制造技术和文创型公司,他们的法律服务需求清单无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和多样化,基本已包括金融证券、公司投资、环境资源、医疗健康、知识产权等多个方面。尤其近几年,上海正加强自贸区创新力度,这也让一些台资企业在自贸区刚刚注册时,会面对一些法律疑难事宜,像办公房屋租赁、劳动合同制定、优化员工薪酬结构、知识产权保护、货物进口贸易手续、投资款项汇入程序和方式等,律师都需要为他们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有时甚至是全程型、全天候的。
  另外,随着沪台交流的不断深入,在沪经商、就业、求学、定居的台胞日益增多,他们的法律服务需求,更是从工作领域开始向日常生活领域逐渐延伸,更需要通过开展法制讲座、专题报告、案例分析、普法宣传、大型咨询等形式,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从而有效防范法律风险,并通过合适途径维护他们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也意味着今后会有越来越多不同专业背景、执业类型的律师加入服务沪台交流的工作中来。
  另一个是为沪企赴台服务。施君律师进一步说,虽然关注这个方面的人近年来并不算多,但其实也不少见。最早是一些银行和航空公司,之后有很多餐饮业、生活用品业企业也赴台投资,有些沪企还赴台做企业并购。另外,之前赴台的大多是服务型、实业型企业,其中涉及管理团队入驻及项目属地化运营等事宜,这些都需要律师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但如今,一些新型企业,像互联网、高新技术公司也通过赴台投资,优化自身的资源配置,这些新现象就会产生新情况和新需求。像他们要在当地设立子公司和分公司,起草和审核一些重要的业务合同协议,主要是销售、采购、人力聘用和房屋租赁方面的,还有内部管理制度文本的制定和修改,尤其涉及知识产权事宜,都需要律师提供相应的法律意见或可行性分析,有时他们甚至需要的是一个集成型的法律综合服务项目,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需要律师们的精细化协助等,这些无疑都对律师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甚至是知识渊源和地域背景提出了更高要求。
  “所以,我们所里,做沪台服务项目都是团队合作配合,人员专业背景、职业经历也多种多样,近几年还请了几位台籍律师加入,他们基本都是两岸持牌,在大陆可以做律师。再加上与在台湾地区律所合作这方面,我们是走在前面的,这些都能为两岸客户提供跨区域、高效率、深层次的优质法律服务,现在做两岸经贸往来服务,主要就是我们两岸律师携手合作!”施君总结说。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