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张家宅的“小姐姐”找到了!她考上大学,还当了教授!
2018-7-16 5:00:00发布86次查看
1978年10月,改革开放前夕,日本纪录片导演牛山纯一来到上海静安区的张家宅地区,拍摄了一部叫做《上海新风》的纪录片,记录了当时普通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
上个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上海音像资料馆,发起了“找寻四十年前的你”全媒体征集活动,来寻找《上海新风》的片中人。
一个多月来,很多老静安张家宅地区的居民都来和我们联系,踊跃报名参加看片会。循着大家提供的线索,我们找到了十多位当年镜头里的人物。
纪录片里,有一个场景拍摄的是张家宅居委会在开大会,在围坐一方的居委干部中,有一名小姐姐。
来看片的居民们一眼认出了她,说她叫陆爱勤,曾做过几年居委干部,后来考上大学,在上海师范大学当老师。
通过上师大退管会,话匣妹找到了今年67岁的陆爱勤!
这张照片正是《上海新风》拍摄工作结束后,居委干部和摄制组成员在政协礼堂一起用餐时拍摄的。陆爱勤说,当时居委的大会小会,她经常动笔杆子,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她全程跟随做记录。后来有一天,居委会转交来一封日本来信,外面写着:“陆爱勤先生收”。
对于这样的称谓,这个居委会年轻的小姐姐当时有点懵:一个姑娘家,怎么就被尊称为“先生”了呢?信一打开,她看到了自己的第一张彩色照片。然而她不会想到,导演牛山纯一的一句“先生”啊,竟然给他说中了。
1977年冬,陆爱勤的哥哥参加了高考。她也小试牛刀,考上了静安区一所业余大学。这为她来年正式参加高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78年,陆爱勤一边忙碌地在居委工作,一遍加紧复习,迎接高考。
纪录片拍摄时,陆爱勤已经知道自己考上了上海师范大学。居委会的同事们听说后,都很高兴。后来为了欢送她,大家还一起去游玩了一次西郊公园!
陈淑惠(据说考进了医科?);严小蓓(据说考进了华师大图书馆管理?)
陆爱勤从小就爱写作文。有一次,碰到《我长大想做……》的题目,她写的是《我长大想做教师》。
陆爱勤的妈妈就是一名教师。1978年,陆爱勤的哥哥,大弟弟以及她自己,三个本来已经工作的孩子同一年里考取了大学。考虑到家庭负担,他们都选择了师范院校,因为师范那个时候每个月有19元津贴,生活费足够了。
走进校园,陆爱勤一门心思钻研学术。本科念完她又接着读了社科院的研究生,后来回到上师大任教,还一手创立了上师大的保险专业,可算是桃李满门了。
“找寻四十年前的你”
当话匣妹开始做这个选题的时候
经历了意想不到的艰难
按照最初的几个线索去联系片中人
有的定居海外
有的身体不佳
还有的,已经不在人世……
但我们仍执着地找寻下去
通过电波 通过新媒体
一次次发出“寻人启事”
渐渐地,话匣子后台的留言越来越多
有的说“那就是我”
有的说“好像认出了画面里的他/她”
还有很多张家宅的老居民
踊跃地报名来参加看片会
只为了再看一眼那些熟悉的弄堂
从小在张家宅长大的插画师沈评
根据大家的回忆
为我们画了一组插画
张家宅只是上海市中心一个普通的街道
当年镜头里的张家宅人
有的和陆爱琴一样
重拾课本、参加高考
走向更大的舞台
还有好些人
如今生活在海外
这在40年前
可能做梦都想不到
当然,更多的老居民
经历了动迁、买房
依旧在上海过着平凡的小日子
在幸福中抱怨着生活的小烦恼
和这城市里每一个普通的家庭
没什么两样……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smg惟实(voice)工作室
插画作者:沈评
-本文完-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