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有尺度更有温度
2018-7-16 14:19:57发布104次查看
凝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意志,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智慧和力量。市委宣传部开展“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为上海献一计”建议征集活动以来,长宁干部群众纷纷为上海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长宁建设创新驱动、时尚活力、绿色宜居的国际精品城区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投身改革,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本报今起开出专栏,刊登其中有特色的“金点子”。
积极推进加装电梯的民生工程
新泾镇淞四居民区刘宏宝
长宁区60岁以上户籍居民占比已超过33.3%,加装电梯成为老百姓热切盼望的民生工程。深度老龄化,让加装电梯在长宁区有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每次居委会开会,居民问的最多的就是装电梯要多少钱。老公房60岁以上居民的月退休工资一般3000元——4000元。资金缺位与装电梯的需求成为老公房加装电梯的主要矛盾。
按照现在的政策,但加装电梯就是以居民自治为主,居民通过自主协商的方式制定电梯的维修、养护规则,并根据规则来进行分摊支付。加装电梯相关程序复杂,手续繁琐,专业性强,居民自治模式难以胜任。其构成次要矛盾。
针对以上矛盾,我认为解决方法有:
1.资金缺位可采用三种方式解决。一是“代建租用”模式,由业主委托第三方作为实施主体,负责出资增设电梯和后续维护,业主按月或按年缴纳使用费,解决了居民初次安装费用高的问题;二是产权单位或集体出资加装模式;三是业主自筹自建模式,业主自筹资金,委托第三方安装和后续维护,费用由业主约定分摊。
2.政府主导为主,居民自治为辅,作为实施主体。
3.2017年7月发布的《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中就对加强社区适老化设施改造提出了指导,明确优先支持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居民楼加装电梯。据此可展开老年人密集度与可支配收入的数据采集,为后期加装电梯的民生工程打下基础。
优化黄浦江两岸45公里滨江岸线
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朱正泓
1.提高岸线公共厕所数量和质量
滨江岸线部分主要景观路线的公厕数量及质量都较好,但45公里沿线一些普通路段的公厕数量明显不够。建议:一方面要按照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景区建设的目标要求,科学布点,合理布局,使滨江岸线厕所符合现代时尚、方便实用、节能节水、保护环境等要求,这必须作为一项“硬任务”持续发力。另一方面要整合资源,运用“软办法”进行资源调剂。譬如,协调和倡导岸线周围的酒店等场所的厕所免费对外开放,倘若再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补贴,无疑会大大提高公共场所的积极性。
对滨江岸线来讲,厕所并不在于有多么豪华和时髦,而取决于两点:一是能否满足游客的如厕需求,不再“憋得慌”;二是能否符合游客的个性需求,做到干净、舒适。现代文明社会,它给予公众的每一个公共服务和细节,都应该充满尊严、尊重和温情。
“小厕所,大民生”,公厕建设和管理得如何,不仅体现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人性化意识,而且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体现。当下而言,不仅要制订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免费开放的每个环节都有专管之人、每个人都有专管之责;而且要积极探索厕所建养新机制,保障厕所建设和服务质量的可持续性。
2.增加岸线医疗站点
滨江岸线作为公共场所和旅游路线,应考虑应对突发性事件,在沿线增设部分医疗站点,并派驻医务人员执勤应对突发情况,有助于及时为市民及游客提供医疗救助资源。并在沿线设置规范、醒目的急救标识,例如急救呼叫电话、医疗站电话、方位提示等。
3.设置宠物禁区路段
宠物的出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体现,是一种时代的产物,其出现有历史必然性。同时尊重养宠权是中国尊重人权的重要体现,对此本无可厚非。但是宠物就是宠物,不管在养宠人的家里或者眼里,宠物的地位有多么高,宠物代表或寄托着什么,其价格多么的昂贵,都不能侵害其他人的合法权益,更不能让宠物的“权利”凌驾于公众的正当权益之上。应在部分路段设置宠物禁区(盲人、肢体重残人士携带导盲犬、扶助犬除外),保障公众权益。
4.加强噪音管理
目前,噪音扰民、噪声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商户在商场、超市门口利用高分贝音响播放广告噪音;二是有些居民广场舞音量过高,播放时间长,严重干扰了周边市民及游客的学习和生活;三是司机随意鸣笛问题突出,尖锐、刺耳的喇叭声严重扰民。
对此,建议:一是城管部门要将沿岸商户音响噪音扰民问题作为日常工作巡查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此常抓不懈,在广大商户中逐步形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局面。二是沿岸社区居委会和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应切实承担起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责,加强对小区居民跳广场舞的管理,引导合理安排场地,降低音响设备音量,营造安静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三是交警部门要加大对机动车违法鸣笛的执法力度,切实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条文禁止鸣笛规定,从根本上杜绝城市乱鸣笛现象。
5.加强安全巡视与管理
做好日常巡视巡查工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定时维护好沿岸江边围栏等安全设施设备,切实加强安全管理。
优化商圈非机动车管理
华阳路街道天诚居民区欧阳艳
长宁商业区人流量大,行人、自行车、非机动车多,在商场周边区域,共享单车停放和非机动车乱停放现象比较严重,这不仅影响市民使用,而且视觉上也不美观。虽然停放区域白天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但是乱停放的现象依旧严重,有的时候甚至影响行人通行。我觉得车辆停放上可以考虑以下三点:
1.划分停放区域。将共享单车和社会非机动车辆停放位置分开。社会非机动车停放由区域人员专门收费管理,保障车辆停放有序;对于共享单车停放,利用app软件定位,提醒使用者将车辆停放到指定区域。
2.车辆停放超量管理。社会非机动车停放如果超量,请管理人员进行合理安排,保障车辆停放在区域内。如车辆超多,可到共享单车停放区域停放;共享单车停放车辆超量的,请管理人员和车辆投放公司联系,进行统筹分散车辆,保障车辆停放有空间。
3.对于非机动车车辆车速过快,考虑对助动车及电瓶车辆进行限速,保持马路交通安全。
利用信息化优势增加路人违规曝光率
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罗小莉
自2016年上海实行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以来,机动车司机打手机少了、乱变道少了、违法鸣笛也少了,事故率明显下降,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然而非机动车和行人逆向行驶、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却屡禁不止,对于非机动的“疏管”似乎成了交通大整治中的一项“短板”,同样是交通整治,为什么机动车整治效果显著,而非机动车却收效甚微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深思。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非机动车是较为重要的交通补充工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电动自行车数量在500万辆以上,从2014年3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非机动车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了电动自行车车辆要上牌照,限速15公里/小时等,这些举措的制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管理非机动车,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电动自行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仍较为普遍。
交通违法行为有一个社会习惯问题,习惯的改变不是那么容易,要严格执法、严厉处罚,提高违法成本,全面落实好新修订的条例,实现常态长效管理,我提议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能否增加非机动车和行人所在区域违规曝光率,一是升级完善“上海交警”app视频举报功能,积极发动群众上报身边的交通违法行为,对上报的举报视频如被采纳则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二是对电子警察拍到的违规行为在各大公共场所利用电子屏定期滚动播放,起到警示作用;三是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查到的违法行为进行实名登记,如一个月之内连续违规次数超过三次,则发放警示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内至相关派出所接受文明交通教育,并缴纳罚款,如逾期未接受教育、未缴纳罚款者,建议暂时限制其身份证使用功能,如买火车票、飞机票等等。
通过督查机制的完善,努力营造知法、尊法、守法、敬法的良好氛围,人们出行也更加安全了,交通有序之美将重现申城。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