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长宁这位普通退休居民为何走进了上海广播电台

2018-7-16 17:06:33发布97次查看
  近日,江苏街道北汪居民区的严梅英、居委卫生干事陈爱萍和街道工作人员何海青受邀走进了fm105.7《有请发言人》栏目的直播间,究竟所谓何事?
原来,这位普通退休居民严梅英阿姨,作为江苏路街道首批垃圾分类指导员,经过三年的努力,使小区内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家庭数量不断上升。她都做了什么?这个小区的垃圾分类还依靠了哪些力量?遇到和解决了哪些困难?一起来听他们说了什么~
以下为部分采访文字整理
欲听更多,请在文末点击“阅读原文”
主持人:
良友小区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垃圾分类?遇到了什么问题?
何海青:
良友小区从2013年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指导,2015年开始绿色账户积分兑换。遇到四大问题:
1、地理条件不足,小区为半开放式的小区,22个门洞中有12个是直接沿马路的。
2、由于上述的原因,有3个生活垃圾的投放点,其中只有1个是正式的垃圾箱房,其他2处为临时的设桶,环卫设施也较为老旧。
3、由于地理位置较好,毗邻轨交2号线、11号线,公交71路,因此租户较多,占40%左右。
4、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对于改善小区环境没有紧迫感。
主持人:
目前,小区的垃圾分类实现了什么效果?
何海青:
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知晓率100%,参与率达到95%,投放准确率已经达到94%,居民自家的垃圾自己分,有困难的家庭在宣传指导后,志愿者帮着分。
主持人:
除了严阿姨的带动,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大家的配合?
陈爱萍
在街道的指导下,居委会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在办公场所实施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工作一旦有什么问题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及时排忧解难,志愿者中的党员骨干张锦华以身作则,在小区内宣扬正能量,好人好事都会潜移默化叙说给大家听。79岁的丁阿姨是一位退休医生,看见年轻人马上就会迎上去,弟弟妹妹的叫,垃圾要干湿分类,我来帮你倒,小青年不好意思说,谢谢阿姨,我自己来,分得非常好。慢慢地,居民们都能做到自己分类投放。
主持人:
小区居民的态度和三年前刚开始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陈爱萍:
经过居委会和志愿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居民以前总是埋怨小区不整洁,现在对着我们竖起两个大拇指。我们小区的卫生状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居民们也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一致赞同现在小区比过去整洁多了。
主持人:
在近段时间的具体尝试中,听到大家最多的意见和想法是什么?
陈爱萍:
1、希望延长厢房关门时间。2、有些居民提出晚上5点到7点投放时间太早结束,有上班的家庭,7点可能晚饭还没有吃好,而且人们普遍的习惯垃圾不愿在家过夜,吃好晚饭收拾干净之后,就将垃圾处理掉。
主持人:
严阿姨是如何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的?平时都做了什么?
严梅英:
我是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人家垃圾如何进行分类投放,在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中,也使我懂得了哪些是湿垃圾,哪些是干垃圾,并且在点位上不断地向居民宣传指导。
主持人:
从“自己做”到“帮别人”,能看到哪些不同?
严梅英:
1、从抵触情绪到自愿分类;
2、从不会分到会分;
3、垃圾分类效果逐步展现,因为可回收物被挑出来了,湿垃圾破袋投入湿垃圾桶了,垃圾的总量减少了,小区的环境得到提升。
据悉,目前北汪居民区的良友小区已经实现居民对垃圾分类投放100%的知晓率,参与率达到95%,投放准确率已经达到94%。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