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AASA协会造访六一小学教育集团交流STEM教育
2018-7-11 0:00:00发布115次查看
交流不谋而合的共同愿景和思考
2018年7月9日,来自美国11个州的22位学区教育长、校长和师生代表再次抵临上海,拉开了stem教育交流的新篇章。
上午,中美stem教育交流研讨会在stem+研究中心召开,中心研发部主任董剑锐、百辉国际项目部主任徐岚、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院的刘鹏主任、闵行区教育学院stem教研员孟嬿娜、六一小学教育集团薛志刚校长和集团旗下回民小学王琦等三位校长对来宾进行了热情接待,各方就stem学校在中美的发展进行了沟通和探讨。
stem+研究中心研发部主任董剑锐首先为来宾介绍了目前上海开展stem+长周期实证研究的背景、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之后,闵行区教育学院教研员孟嬿娜分享了闵行区三年来区域整体推进stem教育的意义、取得的成果和获得的启示。
六一教育集团的薛志刚校长介绍了六一小学教育集团特色研究项目《儿童哲学与stem+的融合》。六一小学是作为集团核心校,六一小学作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先锋学校、首批教育部信息化项目试点校、全国教育信息化研究重点课题立项校,近年来,在杨浦区教育局的支持下,以六一小学为龙头,集团始终着力研究和推广“以儿童哲学课程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两翼,以具备哲学观的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为目标”的跨学科课程。
2017年,在儿童哲学的基础上,开展stem+项目/课程的引进实践,通过跨学科项目式的学习,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实践探索环境,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融进对世界议题和问题的讨论与研究,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或者通过其他的经验性学习方式,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或项目,继而发展学生的全球胜任力。
薛校长在演讲中还展示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即《基于coding的多功能停车场设计》,stem教育的特征之一是解决真实情境问题,学生针对“绿化与停车空间不足而产生的矛盾”所做的停车场设计,就是基于stem教育的这一特征,通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成果非常有可操作性,让国内外老师们眼前一亮。
美国杰森课堂总裁/首席执行官埃莉诺·斯莫利女士作了以《stem教育应面向未来需要》为主题的演讲,她从对比当前社会与过去十年的社会现状不同为切入点,展望未来十年将会发生的变化,分别从工作领域、人口增长、环境变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例如:2050年美国国内80%的能源将使用新能源,八十岁以下的人将不会因癌症而死亡,50%的工作将由机器人来完成等等,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思考:现在的stem教育如何适应未来的社会?除了stem中所特指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之外,怎样将其他领域的知识融合进来,即如何让“stem+”中“+”的部分更好的发展起来?都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此外,斯莫利女士还提出,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有机会参与stem学习,而不是仅限于精英学生。
之后,伊利诺伊州麦迪逊社区联盟学校第12学区教育长沃勒塔·布鲁金斯博士和弗吉尼亚州南安普敦郡公立学校教育长格温多林·香农博士先后介绍了她们所服务的学区stem教育发展的情况,两位都是富有经验的教育领导者,在各自的学区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体验融合中国文化的stem+教育学校实践
下午,一行人来到六一小学教育集团回民小学,首先进行了校园参观和课程展示体验活动。在校方的精心安排下,短短两个多小时,来访者不仅体验了中美排球对抗赛、领略了中国多民族的衣食住行以及文化特色,更了解了现代科技发展背景下小学教育的新模式,包括先进的硬件设施如3d打印机、互动多媒体、编程机器人、木工房等,还包括pbl与steam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与此同时,我们非常开心地看到六一小学教育集团为中华文化与stem相融合所做的诸多努力,在展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书法、民乐和民族舞的同时,还将各式各样的中国民间艺术瑰宝一一呈现,小到香囊、拓印,大到皮影戏,其制作与演示的过程无一不反映着stem理念的运用,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在亲身体验中啧啧称道。
校园参观和课程展示体验结束后,各位学区长被学校的课程和现场孩子们的氛围所感染,纷纷介绍了自己所管辖的学校情况,从学校组成到办学特色再到各自的办学理念,学区长们讲起来如数家珍,兴致盎然,说到学校里的孩子们更是如同在讲自己的孩子,并表达了与中国学校签订姐妹校的强烈意愿,都很想在将来延续中美教育之间的交流。
六一教育集团旗下的6所学校和美国的6所学校当场达成建立“姐妹校”的共识,并签署了姐妹校协议。
杨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