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链接
枫桥经验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之后,“枫桥经验”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
枫桥经验的核心就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
在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中,如何发挥“枫桥经验”,并使其扎根壮大?杨浦区司法局的秘诀就是:以法治化保障,推进人民调解的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努力在基层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平安稳定。
联动社会化,社会协同促调解
锻造人民调解枢纽型组织。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流处置的工作模式,引导各类纠纷向调解中心集中,再引入专业力量联合化解。
勇啃突出信访矛盾“硬骨头”。2013年在全市最早探索访调对接机制,注重整合律师、调解、心理咨询等第三方社会力量,发挥社会组织优势,帮助当事人理性维权,实现案结事了,息访息诉。
三调联动多元化解
诉调对接
以区联调委驻法院工作室为主体,打造“诉调对接”工作模式,有效缓解了法院办案压力,减轻当事人讼累。
行调对接
在交通事故纠纷、养老服务纠纷、物业纠纷等领域,采用进驻或联合等方式开展矛盾调处。
裁调对接
派调解员进驻劳动仲裁院,同步开展窗口纠纷受理和裁前委托调解。
管理智能化,提升人民调解的司法智慧
扩大触点,预防预警早知道。构建了“居委—街镇—区”三级矛盾排摸网络,分别排查家庭邻里纠纷、旧改物业纠纷、重大复杂矛盾等。
科学监管,客观数据说了算。履行人民调解主管主责,开发了全市首个人民调解质量监控平台。
远程调解,减少当事人往返。联合法院、人保财险等单位,成立picc人身伤害赔偿联合调解中心,打造“人伤远程视频调解平台”,实现“10万元以下案件20分钟内通知赔付”的极速理赔服务。
调解专业化,提升人民调解的社会公信
注重专业化培训。探索建立“三必”职业培训体系:新任调解员必经初任培训,入职后必经区法院定向轮训,必经半年一次的综合培训。
发挥专业化作用。成立全市最早知识产权调委会,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进园区、进社区。培育专司旧改征收的老韦调解工作室,全过程参与旧改工作调解。
优化专业化队伍。择优选聘、专兼结合,调解员队伍结构逐年优化,呈现出学历高、年轻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