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市八医院:以服务之名 行志愿之志
2018-7-16 11:50:05发布85次查看
医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周建元赴外省市交流发言
育婴课堂让准爸爸提前体验与宝宝的亲密时刻
“百雁”爱心妈咪小屋项目获得大赛铜奖
“无声天使”宋晓波(左二)受邀为助聋服务打call
志愿服务联盟聚力
由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牵头成立的“汇健康”医联体志愿服务联盟已经诞生一年多了,以市六医院为龙头、市八医院为骨干,联合田林、虹梅、康健、漕河泾、精龙五家基层医疗机构,发挥医务社工与志愿者服务的作用,紧密围绕当前医疗卫生重点与健康大局。医务社工在其中扮演资源链接者、组织协调者、政策倡导者等角色,成为分级诊疗过程中各级医院相互连接的纽带。
服务联抓,专业联督。“我胃口不好,什么都不想吃,可以吃点人参吗?”“您现在需要的不是人参这样的补品,而是最基本的一日三餐,社工部可以安排和您一样患病的‘糖友’与营养学专业的志愿者和您聊聊,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这是市八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病房的温馨一幕,社工与志愿服务让患者倍感温暖,然而糖尿病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在患者出院后,医务社工如何在医联体中对接后续服务呢?
在医联体框架中,“汇健康”医联体志愿服务联盟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围绕患者的需要联合制定适宜的医务社工介入方案,串联起不同等级医院之间的服务衔接。市八医院承上启下,让患者不仅可以在二级医院享受到市六医院的内分泌代谢科专家资源,也可以进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病管理体系。联盟定期召开督导会议,通过团队督导的方式,针对推进医务社工及志愿服务中产生的困惑进行商讨对策。
项目联推,品牌联塑。炎炎夏日,迎来外出旅游的旺季。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出行期间需要注意什么呢?市八医院以“糖友们的夏季护理”为主题,通过社工引导、病友分享、情绪支持和相互讨论,帮助患者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在“汇健康”医联体志愿服务联盟中,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有机会参与到这样由专业社工与医护人员共同开展的病友沙龙中。除了“糖友会”,还有“心友会”、“甘霖”病友健康俱乐部等项目。其中“甘霖”病友健康俱乐部荣获“2016-2017年度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作为表率典型,促进品牌管理的经验在医联体中借鉴、复制。医联体志愿服务联盟中的各医疗机构还根据分级诊疗体系签约居民对于慢病管理、康复指导、健康宣教等普遍需求,联合推出志愿服务微项目,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
公益联动,资源联享。“作为糖尿病患者,我可以就近享受哪些健康服务呢?”“汇健康”医联体志愿服务联盟为徐汇居民绘制“社区健康资源地图”,包含各类健康站点、养老服务机构。在糖尿病患者的出院计划指导中,社工部介绍了漕河泾街道社区卫生中心每周五开设的糖尿病护士门诊,患者可以在这里免费测量血糖,获得胰岛素注射、饮食管理、药物使用相关指导。联盟与这些机构保持长期联系,定期走近社区居民,通过宣传、讲座、咨询、义诊等方式,满足社区居民精细化的健康需求。
“汇健康”医联体志愿服务联盟是全国首个凸现医联体特色的志愿服务联盟,紧贴医改需求“最后一公里”的落地,目前已初见成效。市八医院作为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发挥枢纽作用,通过志愿服务体现社会的温度,流程改造体现便民的温度,提高质量打造品质的温度,从“心”沟通保鲜医患的温度。未来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将重心向基层下移,促进二级、三级医院在专业知识、技术、志愿服务资源等方面的共享,期望为更多的居民带来全人关怀。
生命孕育用心呵护
如果您来到市八医院妇产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间“粉嫩温馨”的“百雁”爱心妈咪小屋,这里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还有身着蓝马甲的志愿者亲切地迎接您,向您介绍小屋所开展的多元化服务。
“百雁”爱心妈咪小屋于2014年1月建立,依托妇产科作为上海市重点专科的医疗优势,主动回应当前二胎需求,传递健康理念,发挥医疗优势,承担社会责任,是市卫生计生系统首个建立的小屋,2015年获评首批“五星级小屋”。小屋每天定时开放,每周有育婴课堂,每月出版一期《幸福之窗》母婴健康小贴士,每季度开展一次“孕”筹帷幄准妈妈沙龙。
“这是我家闺女的喜蛋,我一定要与你们分享这份喜悦!”谁能想到,这位妈妈曾有过一段无奈流产的经历。“百雁”爱心妈咪小屋提供“3+1”特色公益门诊,除了产前咨询、产后关爱、母乳喂养公益门诊外,还有一项很多人并不知晓的“pac流产后关爱门诊”。至今医院共为6000多位流产妇女做了咨询,志愿者们在她们流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跟踪电话随访,宣传避孕知识,避免重复流产。
“百雁”爱心妈咪小屋广受好评,项目参与人员“专”,服务对象“广”,品牌项目“特”,拓展内容“延”,把小屋这样一个物理空间,通过志愿服务打造为集结多项母婴服务的立体化公益平台,给患者更多健康体验,给予医疗服务更多人文温度。今年7月,“百雁”爱心妈咪小屋获得了首届上海市卫生计生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手语无声助聋有爱
今年9月是市八医院“百雁”助聋关爱门诊三周岁生日。回顾三年中的志愿服务点滴,在徐汇区残联、聋协的共同协作下,帮助听障人士“听”到了属于自己的“福音”。
医院在1号楼门诊二楼为听障人士开辟“绿色就诊室”,推出“四定”服务:每月2次“定时开诊”;高年资医生“定点就诊”全科咨询;手语翻译“定期到岗”助力沟通;志愿者“定向衔接”全程陪同。家住普陀区的黄爷爷是助聋关爱门诊的“老常客”,爷爷每次都会推着不良于行的妻子风雨无阻地来八院,“附近的康复医院也很好,但没有手语翻译,也没有志愿者,对于我们还是不方便”。从黄爷爷夫妻步入医院开始,他们就可以享受到“百雁”助聋关爱门诊的“九个优先”: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付费、优先检验、优先取单、优先取药、优先治疗、优先住院及住院陪护。“百雁”志愿者们成为了黄爷爷夫妻的默契伙伴,每次就医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黄爷爷激动地打着手势向医院表达感谢,“有‘百雁’真好,有助聋门诊真好!”
“百雁”助聋团队还将关爱服务从院内延伸到院外,走进社区为听障人士开展专题健康讲座;联合耳鼻咽喉科,走进楼宇,为市民检查听力,倡导合理用耳、健康护耳。据统计,“百雁”助聋团队现已提供61次门诊服务,500余名听障人士受益,让他们感受到了多元化的医疗服务和人性化的关怀照顾。
市八医院作为浦西首家开设助聋门诊的医院,不断总结经验,凝练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模式,积极倡导将医院助聋服务惠及更多的听障人士,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听障人士的浓厚氛围。今年,“百雁”助聋关爱门诊志愿服务团队已经进入上海市扶贫助残先进集体的复评审。
“百雁”荣誉榜(2017-2018年)
◆ 2017年2月,“百雁”志愿者服务基地获得2015-2016年度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 2017年8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成为全国首批“医务社会工作实践基地”
◆ 2017年12月,志愿者组织团队建设研究——“邵余亮团队”培育项目获得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资助项目
◆ 2018年1月,“百雁”助孤关爱志愿服务项目获得2017年度上海市红十字优秀志愿服务
◆ 2018年4月,“相伴生命成长”助孤关爱项目入围上海市红十字“博爱申城”一类项目
◆ 2018年5月,“甘霖”病友健康俱乐部项目获得2016-2017年度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 2018年7月,“百雁”爱心妈咪小屋获得首届上海市卫生计生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 2018年7月,“百雁”助聋关爱门诊志愿服务团队进入上海市扶贫助残先进集体复评审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