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发布加快文创产业发展20条
2018-7-13 13:14:47发布76次查看
7月11日,闵行区文创领导小组组长、区委副书记于勇宣布,《闵行区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闵行文创20条”)、《闵行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
对标“市文创50条”中的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网络文化、创意设计等领域,我区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将重点聚焦创意设计、网络信息、传媒娱乐、文化装备、文化艺术产业等五大领域。未来闵行区将形成虹桥国际贸易、七宝文化艺术、紫竹网络信息、浦江传媒演艺等四大产业板块空间布局,争取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重要承载区。本报记者张丹枫
高起点高追求推进文创产业
统计显示,近年来闵行文化创意产业稳步增长,正逐步成为经济增长中的新亮点和新动能。2012-2017年,闵行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从110亿元增长到265.3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连续四年超过11%,成为区域主导产业。
在闵行,以复旦上科、千年设计、高诚创科为代表的设计企业,不仅继续保持行业内领先地位,更加注重跨界融合、模式创新,在互联网联合设计、内容和外观整体定制设计、生活方式整体解决方案等方面开展有益探索;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紧紧抓住网络视听产业发展趋势,吸引了阿里文娱大优酷事业群、东方明珠新媒体集团、英特尔数据中心、新浪影视、喜马拉雅等一批视听行业龙头企业,并成为网络泛娱乐领域的代表。
在此基础上,关于未来三年的文创产业发展,闵行给自己提出了“小目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加80亿元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左右;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超过500家,龙头企业或总部企业超过5家。到203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8%。
注重操作性新政更具“闵行相”
“《闵行文创20条》和《三年行动计划》是结合闵行实际,结合闵行特点,对全市‘文创50条’的具体落实。”副区长吴斌告诉记者,“应该讲,20条比50条更细、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更有‘闵行相’。”
目前,闵行文创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m50西郊文化休闲园、七宝老街民俗文化产业基地、云部落tmt产业园、黎安展示产业园等5家文创园已被认定为市级文创园区。宝龙美术馆、明珠美术馆等一批市场化文化艺术场馆,正在成为扩大文化影响力的有效载体。
《闵行文创20条》明确,今后闵行将重点在五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即创意设计业、网络信息业、传媒娱乐业、文化装备业和文化艺术业,并且将形成虹桥文创国际贸易基地,赋能七宝文化艺术交汇基地,做强紫竹网络信息创新基地,创立浦江东方传媒演艺基地,形成错位发展的空间布局。
“闵行文创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借力制造业基础,优势产业竞争力强劲。二是借力科技创新,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三是文创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上海市文创办副主任强荧坦言,“在全市文创版图上看,闵行文创产业特色明显,实力强劲。”
更显人性化配套政策齐跟进
本次发布的《闵行文创20条》和《三年行动计划》优化了闵行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扶持体系,进一步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突出重点项目扶持力度。
对于载体类、主体类、平台类、项目类、活动类、投融资企业给予扶持;还完善了多方面的配套政策并惠及文创企业、创客,支持重点园区建设,健全文创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记者发现,针对文化企业特别是一些轻资产文化创意类企业的传统模式融资难问题,《闵行文创20条》丰富了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支持,力争形成“2+2+x”的市、区、产业基金矩阵,即市级众源、双创两个文化产业母基金,本区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两个基金,以及若干园区、企业、街镇共同组成的专业基金。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