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中职创业指导站迎来首批结对专家
2018-7-13 15:58:28发布70次查看
“麦德动”“咖啡心语”“巴黎饼屋”“米印”“五彩缤纷沪上微旅游”,这一个个充满朝气的名字背后,都是独具特色的创业项目,而它们的运作者却都是正在校园读书的中职院校学生。7月5日下午,在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中职创业指导站举行的创业指导专家与创业团队结对仪式上,这些项目纷纷亮相,学生们就项目内容、组织架构、进展情况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路演,并得到了专家面对面剖析的宝贵机会。
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校长李小华表达了对中职创业指导站的期望:“一是希望专家能够把市场的眼光和思维带给学生;二是希望同学们不要把创业学习和实践当作一次简单的任务,应该当作锻炼能力、拓展眼光和思路的学习机会,与创业项目一起成长。”
学创业技能、学创业思维、学创业精神
升学是大多数中职院校毕业生的主要选择,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在花季就开始“创业”,意义何在?参加路演的学生用实际行动解答了记者的疑问。
“我们每个月通过编制财务报表分析收支,并且已经有了盈利,为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平台和资金的支持,我们计划把一部分盈利用于帮助其他学生创业团队。”若不是记者亲眼所见,难以想象以上这段话出自一位洋溢着青春和自信的17岁少年,他是“咖啡心语”项目的负责人。“咖啡心语”在学校图书馆一隅“主营”时令饮品业务。从挑选供应商,到交付“客户”,再到每个月分析财报,“咖啡心语”已然成为该校运行体系较为完善的创业团队之一。这些学生不仅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认可,还承诺将承担起“企业”责任,回报“社会”。
李小华谈起校内十几个学生创业团队时如数家珍,他表示:“学校一直以来鼓励学生将专业所学通过团队的形式进行实战演练,在参与过程中学习到创业的技能、创业的思维、创业创新的精神。现在有了黄浦区中职创业指导站以及创业指导专家团的助力,给了孩子们直接接触企业的机会,使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这个书香小社会,社交技能、眼界气度都得到很大提升。毕业后带着经验和疑惑继续求学,对于孩子们未来的职业生涯也会大有帮助。”
送企业资源、送实战经验、送创业能力
结对仪式上,中职创业指导站为专家们颁发了“创业导师”聘书。在接下来的结对培育期间,专家们还将参与辅导作业,定期为创业团队提供一对一指导。
多年来,黄浦区始终重视在中职学校开展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创业训练营等活动。今年4月通过在上海商贸旅游学校试点建立黄浦区中职学校创业指导站,持续深入推进校园理论技能教育与企业创业专家辅导对接,打造黄浦区乃至上海市首个以中职学校青少年学生为主要对象普及创业知识、培育创业灵感的平台。为了使这一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与学校多次沟通,物色最适合的结对专家送入校园。
此次结对成功的五位专家寿宏、杨旸、林璐、陈雷龙、廖洸晖均来自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黄浦分团,他们根据企业掌握的第一手市场信息针对学生团队项目创新切入点、行业价值、项目前景、前端成本和终端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剖析,为学生们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把脉和点拨。
在活动中,专家们也表示受益良多,中职院生们的思维以及对创业的理解远远超过他们的预想。陈雷龙说:“今天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有价值,对我本人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一定会紧密地联系同学,贡献自己的企业资源,传授创业能力,和同学们一起进步。”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