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 解读“上海扩大开放100条”相关情况
2018-7-12 0:00:00发布85次查看
7月1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召开。周波常务副市长介绍并解读了《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 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相关情况。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市经信委副主任黄瓯、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市工商局副局长阮力、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芮文彪、市金融办副主任李军和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兆杰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总书记在博鳌论坛上宣布的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简称“上海扩大开放100条”。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在新的起点上,上海将坚定不移贯彻中央部署,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行动方案聚焦金融业开放合作、构筑更加开放的产业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打造进口促进新平台、创造一流营商环境等5个方面,提出100条开放举措。
以更大力度开放合作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包括32条具体措施,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对国家宣布的开放措施作了具体展开。比如,“取消在沪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支持外国银行在沪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二是对部分开放部署,提出先行先试。比如,对国家明确的三年后不再对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设限,表述为“争取3年内取消外资人身险公司持股比例限制”。三是突出上海的市场优势和功能特色。包括金融要素市场和自由贸易账户等优势。比如,“支持境外企业和投资者参与上海证券市场,修改完善发行上市等规则”等。
构筑更加开放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
包括17条具体措施,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体现上海开放的先发优势。比如,“争取外资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按照国家部署加快取消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以及整车厂合资数量等的限制”。二是体现上海服务业多层次开放优势。提出了投资性公司、培训机构、增值电信、工程设计、法律服务、人才中介、国际运输等领域的开放举措。三是体现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重点探索国内需要的重点技术领域维修和再制造,以及保税维修监管新模式等。
建设开放共享、内外联动的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包括15条具体措施,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性,比如“统一犯罪认定标准,加强知识产权刑事自诉案件审判”,开展“清风”、“龙腾”等专项行动等。二是强化知识产权海外维权能力,比如建设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基地,设立商标海外维权保护办公室等。三是提升知识产权服务功能,比如加强商标马德里国际注册窗口服务能力、建成中国(上海)自贸区版权服务中心等。
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的进口促进新平台。
包括26条具体措施,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争取先行先试。利用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契机,推动海关事务担保方式创新、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运行等。二是体现上海口岸贸易特色和优势,集中在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进口,以及宝玉石交易、跨境电商等领域。三是协同推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结合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改革,提出了“通关+物流”功能,完善启运港退税,以及支持研发的贸易便利化等举措。在服务贸易方面提出了融资租赁异地委托监管等政策。
创造一流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包括10条具体措施,重点突出上海在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审批服务“一网通办”、“证照分离”等营商环境改革领域的特色,深化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专项行动。
市经信委副主任黄瓯在答记者问时指出,加强产业开放发展,是历史经验、是客观规律。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要坚持进一步扩大开放,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本市鼓励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重点推动汽车、航空、船舶、绿色进口再制造和维修等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吸引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将加快取消汽车制造行业股比及整车厂合资数量等的限制,吸引世界知名外资汽车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及高端整车项目,支持高性能电机、电池、电控等核心部件配套项目落地。
航空产业
航空产业将吸引航空发动机总装、机载系统和关键零部件外资项目落地,支持外资落地发展飞机整机维修和部件维修业务,加强人才、技术、管理合作交流。取消飞机行业外资限制,包括干线、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等。
船舶产业
船舶产业将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际合作,坚持以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为主攻方向,取消船舶设计、制造、修理等环节外资限制;支持外资发展豪华邮轮等高端船舶制造、船舶设计研发等产业链高端环节,支持外资高端船舶装备、关键零部件项目落地,为国际高端装备制造商和服务商提供更广阔商业空间。
绿色再制造和维修行业
绿色再制造和维修行业将建设国家级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在卡特彼勒、奔驰亚太、通用电气航空再制造等项目基础上,加快研究给予从事绿色再制造、全球维修业务的外资企业扶持和帮助,积极协助企业办理再制造过程中进口设备审批程序。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