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15平方米煤卫合用的老旧公房中,一对年近70的老夫妻、一个39岁智力加肢体重残的儿子,白天蜗居在拥挤的房间里,晚上三个人同睡一张床。这就是曹杨新村街道南溪园居民倪永国家里的日常。
习惯了居住状况的老倪没有想到,“梦想改造家”竟然真的会落到自己的头上。最近几天,刚搬回改造一新房子后的老倪,还是觉得自己在做梦。
无奈的苦衷必拆的违建
老倪家里有一个2平方米的悬挑式违建,搭建在原来窗户的位置,摆放着一个简易洗漱台、一些零星杂物。更重要的是,这里安放着一个坐便器,是老倪行动不便的儿子每天如厕的地方。
早就知道全区拆违工作如火如荼,街道也是马力全开,违法建筑被逐个拆除。可老倪说,“我不是不配合拆违,可是拆掉之后,我儿子如厕的问题怎么办?我实在是没办法啊!”老倪的儿子是重残,行动不便,每次如厕都需要很长时间。而老倪居住的南溪园是合用户住房,一层楼面5户合用2个卫生间。老倪儿子如厕的时候难免影响邻居,为此老倪才搭了这个违建,买了坐便器,让儿子在家里解决如厕问题。
面对叹气的老倪,看着这个拥挤局促的“家”,居民区和拆违专办人员也犯了难:老倪家的情况确实特殊,但悬挑式违建是必拆点位,不能有例外,如何解决好“完成拆违硬任务”和“解决居民真困难”这个两难的问题需要好好动动脑筋。
求助大调研拨云见彩虹
一边是拆违的硬任务、一边是居民的真困难,居民区始终在思考着能找到一个能够两全的方法。一天,正逢大调研走访,居民区就把老倪的情况作为一个困难向对口联系的区委组织部机关党支部提了出来。当天走访结束,这个问题上了大调研平台,并很快引起了区残联的关注。
几天后,在南溪园居民区党组织的牵头下,区委组织部、区残联、拆违专办聚集在一起,召开了一场专题会,几方智慧碰撞后,最终一致决定对老倪家进行一次“梦想改造家”行动——把老倪家悬挑式违建拆除复原,对15平方米的居室功能进行调整,充分利用空间把给残疾儿子使用的台盆和坐便器搬进室内,这就是这次改造计划的主要目标。
条块强联动方案终落地
“梦想改造家”行动的想法,同样得到了曹杨新村街道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街道牵头委办,几次实地走访、多次专题会议,老倪家的“个性定制”方案渐渐成熟起来。
方案制定过程中,区残联按照“街镇吹哨、委办报到”的要求积极行动,安排专人对口联系改造,并对接专门的设计施工单位和残疾人家具定制公司,在改造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为促成改造行动的落地起到关键性作用。令人感动的是,施工单位和家具公司在得知这次“梦想改造家”背后的故事后,都纷纷表示愿意以低于成本价的费用来支持这个有意义的行动,改造的成本因此降低了50%。而工程中需要加装污水管的问题,也得到了老倪所在楼组居民的理解同意。
一次拆违中的特殊改造、一个大调研中的难点问题,通过条块对接联动、社会支持参与、居民理解配合,在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就落实了一个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真正体现了城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