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
2018-7-10 10:36:00发布89次查看
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指出,要对照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围绕城市核心功能,聚焦关键重点领域,推进国际经济中心综合实力、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功能、国际贸易中心枢纽功能、国际航运中心高端服务能力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取得新突破。其中,具体提出了两个“5年目标”:经过5年的努力,使“五个中心”的核心功能显著增强;在此基础上,再用5年左右,使“五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全面提升。
我们知道,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与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是中央对上海的战略要求。但就提出时间而言,是先有“四个中心”,再有“五个中心”。其中,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追求,契合新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全球勃兴、创新驱动深入推进的时代条件,是上海承接国家使命、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科技创新功能应该是上海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功能,是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牛鼻子”。
那么,如何正确处理科技创新中心与原有“四个中心”的关系?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上海在历史发展中积淀和形成的综合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等功能,来保障科技创新的持续繁荣。另一方面,要用科技创新的持续繁荣,来进一步提升国际经济中心的内涵和质量、拓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增强国际贸易中心的能级、巩固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
仅就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取得新突破这一目标来看,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突出表现为本土化的创新引擎企业和突破性的高端创新成果较为缺乏,创业型的城市文化环境尚需优化。从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有必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持续发力:
一是以培育创新引擎企业为着力点,在提升全球产业控制力上有新突破。
创新引擎企业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动机。上海应聚焦重点行业、优势产业和“四新”领域,改变“不求所有”的思维和“抓大放小”的倾向,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奖励等多种扶持方式和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创新型企业。
二是以提升实体经济质量为着力点,在塑造创新发展新动能上有新作为。
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繁荣的基石。上海应着眼于建立健全产业自主技术体系,加快发展智能传感器、量子计算通信、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以新技术带动新服务、以新服务促进新产业。同时,改造提升汽车制造、纺织服装、化学化工等传统产业,重塑现代工业品牌优势。
三是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着力点,在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上有新高度。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对提升知识产出水平、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上海应加强高校基础研究和优势学科建设,引导高校开展学科前沿探索,促进以学科深入为主的科技创新,集成资源以培育形成更多的优势学科。
四是以培育包容创新文化为着力点,在增强城市创新吸引力上有新进展。
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公共服务。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要从“管理”转向“服务”,从“抓”转为“放”,从“给资金”转向“造环境”。同时,可着力培育和倡导“车库文化”、创客文化等,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化为实实在在的创新创业活动,使城市更具活力、更有朝气。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