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工资可以直接用最低工资来算?小长假休三天都按三倍计算加班工资?法定休假节日加班可以补休?……你在加班工资计算时存在误解吗?来看看市人社局制作的图解吧结算加班工资时可不要弄错了噢。
6月29日,北京市、四川省双双宣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宣布,对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2000元调整为每月2120元,增加120元,自今年9月1日起实施。
四川省人社厅表示,从2018年7月1日起,将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1550元/月、1650元/月、1780元/月,上调幅度分别为23.0%、19.6%、18.7%。
8城最低工资突破2000元 上海全国最高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9日,今年已有北京、四川、广东、辽宁、新疆、江西、西藏、广西、上海、云南和山东11省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后,目前,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天津、杭州、宁波、温州等8个城市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已突破2000元。
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2420元,为全国最高;
深圳次之,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200元;
北京第三,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120元;
广州紧随,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100元;
天津月最低工资标准去年首次突破2000元大关,达到2050元;
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三个城市月最低工资标准均为2010元。
其实,在上一轮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上海就已经是全国最高的城市。这显然与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2017年上海人均gdp首次超过12万元,已逼近2万美元的发达经济体标准。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2017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987.96元,位居全国第一。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指出,最低工资标准不仅跟gdp、人均gdp相关,还跟当地的经济增速有关。如果经济增速放缓,当地也会考虑是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你的“五险一金”也许会受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受最低工资标准影响最直接的是低收入群体,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对于这一群体的收入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收入由“底薪 提成”组成的收入群体。
此外,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劳动者与之相关的“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水平也会随之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出炉后,有关部门会再考虑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社会救济金和失业保险金标准等等,并对此进行必要修正。
以公积金为例,多地均规定职工住房公积金月缴存基数不得低于该地人社局公布的上一年度最低工资标准。
此外,人社部和财政部2017年发布的《关于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的指导意见》明确,逐步将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到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90%。
不过,关于最低工资是否包括劳动者应缴纳的社保和公积金,各地规定不尽一致。
上海明确规定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不作为月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由用人单位另行支付。
江西调整后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包含劳动者个人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云南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包括职工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认为,不包含“五险一金”的最低工资标准,其 “含金量”更高。因为用人单位需要另行支付,对于劳动者来说,拿到手的工资也就更多。
2018年你的工资上调了吗?截至目前,上海、山东、山西、内蒙古等多地发布了201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为企业给职工调整工资提供了参考建议。
多地公布201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
所谓企业工资指导线,是政府根据当年经济发展调控目标,向社会发布的年度工资增长水平的建议,由基准线、上线(又称为预警线)和下线构成。
近日,山西发布了201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企业货币工资增长基准线为8.5%,上线为12.5%,下线为4%。在这之前,山东、内蒙古等地也发布了201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其中,山东的上线为11%,基准线为7%,下线为3%;内蒙古的基准线为7.0%,预警线为10.0%,下线为1.5%。
所有企业都涨一样多吗?
有人问,是要求所有企业给职工涨一样多的工资吗?事实上并非如此,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和经济效益的不同,各地对企业给出了不同的参考建议。
如上海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等民主管理程序,合理确定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以及不同岗位人员的工资水平,既促进企业的发展,又保障职工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应当努力提高工资水平偏低的生产服务一线岗位人员工资水平,一线职工工资增长幅度应当不低于本企业职工工资的平均增长幅度,企业高管的工资增长幅度应低于本企业职工工资的平均增长幅度。
是强制性要求企业涨工资吗?
很多人想知道,公布工资指导线,是强制要求企业给员工涨工资吗?答案是否定的。
据悉,工资指导线是政府向企业发布的年度工资增长水平的建议,属于指导性信息,并不具备强制约束力,但工资指导线可为企业与职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以及企业自身合理确定工资增长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虽然工资指导线并不具备强制性,但一些地方在通知中明确了涨薪时间表。
指导线下调是否意味工资负增长?
与往年相比,有的地方工资指导线有所上调,如,山西今年上线为12.5%,比2017年上调了0.5个百分点。也有地区的工资增长指导线下调。如与去年相比,山东上线从12%下调至11%。
企业工资指导线下降,是不是意味着工资会进入负增长?当然不是。只要三条指导线——基准线、下线、上线都不是负数,就意味着政府指导的职工工资增幅都是呈上涨趋势的。
最近一个热门话题:
10号发工资和20号发工资,
就能看出一个公司是否靠谱?
发工资这一天
是脱贫致富的重要日子
也是很多人的还款日子
而这几年,一直有种说法
发薪日是公司生态的一个缩影
可以由此看出一个公司的好坏!
10号以前:多为高科技公司、上市公司、外资公司、国企。
10-15号:部分a股上市公司和效益比较好的、制度比较健全的、注重管理的公司。
15号以后:多为小企业,尤其是社会服务业、劳动密集型公司。
大都是高大上的好公司
这些公司大多为高科技公司、上市公司、外资公司或是国企,规模比较大,福利待遇也很好,而且制度方面都很完善,不仅仅是高薪,神马过节福利、加班补助、高温费、带薪年假、年终奖啥的,统统都会有。
发薪日也一般是在次月的5号到10号之间,如遇到发薪日与节假日、休息日冲突,多数企业会提前发放。年终奖一般会在次年初发放。
外资企业中,欧美企业是遵守中国法律的典范,法定的节假日都会有,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待遇也较好,工资会在次月10日前发放,而且还会有节日礼金、过年红包之类的人文关怀。
多为制度较为健全的公司
到月中(含15号)发薪的公司虽然可能没有第一类公司那么大规模,但也差不到哪里去,至少也是一些a股上市公司或者是效益比较好、制度比较健全、注重管理的公司。
至于双休日、节假日和福利啥的,一般也不会少哒。
中小型企业居多
15号以后发工资的,多为小企业,尤其是社会服务业、劳动密集型公司。他们一般都在次月15-25日发工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稳住员工,用工资圈住员工。
相对而言,这类企业员工稳定性较差、流动频繁,企业主只好出此下策。
这类企业的工资一般都处于社会偏低水平。有些小企业甚至常年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也不会付加班费和安排调休。
认同的很多,质疑的也有
赞成派
a:基本上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b:我自己在国企做,10号发
c:老公在一家大型it企业,10号;我自己在中小私企,18号
d:感觉还是挺有道理的,身边大多的都是这样
质疑派
a:我在的企业也蛮大的,500多号人,就是21号发工资的
b:同10号,但是小单位...
c:光看日期感觉这个也不一定
d:不靠谱,月初月末得看你发的是哪个月的工资。有些大公司月初发的也是上个月的工资,有些小公司倒是月末发了当月工资
不过点赞最多的
还是这位大哥的话
哪天发不重要,关键是守信用,讲透明,不拖欠!
你的工资是哪天发的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