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脉象。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上海拥有一场不曾落幕的「音乐会」。透过历史建筑,你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厚重与优雅;透过现代建筑,你可以触摸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老建筑不对外开放怎么办?
7月开始,位于徐汇区汇展示厅的「历史建筑阅读展示汇」展示了十几种上海建筑的阅读方式。
用手机扫描徐家汇大修道院的彩绘玻璃,就能召唤出虚拟ar导游——“徐小汇”童鞋,绘声绘色地介绍建筑的构造、背后的故事......
行走于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邂逅让人心动的历史建筑,却无法进入时,可以通过门口的太阳能互动触摸屏,走进虚拟的三维建筑中......
漫步于历史与现实交错的时空,触摸海派人文的根与魂,我们也能开启上海历史建筑的“阅读模式”!
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那么,梧桐深处,历史建筑还有哪些深度“阅读”的方式?七月「大家·对话——尽在汇讲坛」,带你触摸海派建筑人文根脉,寻找「可以阅读的上海建筑」。
01建筑,是可以阅读的@文学
惜珍
海派作家,著有《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
《武康路》作者之一
惜珍,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师董会导师、荆棘鸟书会名誉会长、新海派文化精英会常务理事。
其文学创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早期以小说和抒情散文为主,2003年起,开始上海历史人文的非虚构写作,先后有《上海的马路》《品味老字号》《梧桐深处的别恋》《走进草根艺人》《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等专著出版。
作为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上的忠实行走者,她坚持数十年,用脚步去丈量每一个角落,倾听每条马路的诉说,用心去挖掘那些飘散在历史中的人和事,用细腻的笔触去描摹上海的万种风情。
02 建筑,是可以阅读的@影视
程亮
上影集团青年导演,曾执导《上海女子图鉴》
程亮,上影集团青年导演啼声影视创办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2011 年开始,程亮涉足新媒体影视领域,创作了一系列知名网络电影短片。其中《宅男电台》获得第三十五届(纽约)亚美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关于上海的三个短片》获得第八届first 青年电影展青年电影竞赛单元最佳短片;还曾执导由贾樟柯监制的衡复风貌区微电影《新房客》。
作为一名上海人,程亮的作品都聚焦这座城市,打上了上海的烙印。从早期《霞飞路》上的酒吧、天桥、时代广场,到献礼上海电影节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天台》里,一座座老房子最高点看到的城市风光,再到近日大火的《上海女子图鉴》中,罗海燕被“头顶有梧桐的地方,才叫上海”所深深触动,改变人生轨迹。
《上海女子图鉴》拍摄现场剧照
03建筑,是可以阅读的@绘画
罗陵君
青年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罗陵君,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大学委员会(college board)ap studio art 课程专业教师,上海市上海中学美术高级教师。作品多次入选上海市级、全国美术展览并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刚泰艺术馆等机构与私人收藏。
他曾凭借水彩粉画作品《徐家汇》获得第九届上海美术大展暨第五届白玉兰美术奖最高奖优秀奖,其个人画展《徐汇故事》曾在上海徐汇艺术馆举行。
罗陵君用有扎实、深厚的素描功底,亦对色彩十分敏感。在创作中,擅长将传统画法、西方元素和现代工业化交融在一起。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上海80后,罗陵君用画笔记录了上海逐渐凐灭的老马路和老房子。他的画中有时光的烟尘,有历史的氤氲,足以唤起上海人共同的城市记忆。
04建筑,是可以阅读的@建筑
李翔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
2018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
西岸艺术委员会委员
李翔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长江学者青年学者,知名建筑理论家、评论家和策展人,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他曾担任米兰三年展中国建筑师展、哈佛大学中国建筑展、深圳双年展、西岸双年展、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等重大展览的策展人。也是2017年釜山建筑文化节艺术总监和2018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
他还以建筑师的角度深入探究城市文化,诞生了“上海制造”这一研究项目,充分关注城市更新、城市设计中的人的要求。
是不是蠢蠢欲动了?赶紧报名吧!
主题:建筑,是可以阅读的
时间:
7月14日(周六)上午9:30-11:30(9:00开始进场)
地点:
南丹路40号原徐家汇大修道院底楼
报名方式:
发送“汇讲坛+您的姓名+联系方式”至本微信公众号即可报名(本次活动名额有限,每个微信号仅限一人报名,敬请配合!)
注意:
1、学龄前儿童请勿入场。
2、名额有限,微信预约成功,请按时签到入场。
主办|中共徐汇区委宣传部、徐汇区文化局、smg东方广播中心
承办|上海新闻广播《海上畅谈》节目组、徐汇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