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金山 真正的海上之巅

2018-7-9 16:40:24发布88次查看
  近日,金山区规划展示中心新展正式对外开放,展示中心以“海上之巅,厚德金山”为主题,这个面向金山2035的展览,向我们展示金山未来远景的同时,还带我们回望了金山过去的6000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海上之巅”——金山的前世今生。
徐伟庆摄
1、103.7米:上海最高峰
2017年10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正式对外发布的《上海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公报》中记载,上海市平均海拔为2.19米;市域范围内海拔最高点是位于金山区杭州湾的大金山岛,海拔为103.70米;其次是位于松江区的西佘山,海拔为99.26米;第三是位于松江区的天马山,海拔为98.62米。大金山岛以103.7米的海拔高度,当仁不让地成为上海之巅。
这刷新了大家对上海最高峰的认知!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大金山岛的高度一直存在多个说法。王克起先生在《上海最高的山到底有多高》(收入氏著《说旅论游》,文汇出版社,2012年,第51-53页)一文中提到,作为上海最高的山,大金山岛竟然有103.4米、103.6米、105.03米、105.3米、105.5米等五种不同的高度数据!当时正是2009年,即将迎来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作为一名金山旅游人,他迫切希望找到权威部门的数据,扩大金山旅游美誉度,可是经多方咨询,最终他还是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会不会是由于测绘时的高程基准不同?比如1990版《金山县志》采用的大金山岛105.03米就是依据吴淞高程基准的。好在2017年公布的《上海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公报》,给了我们权威的数据支撑:大金山岛103.7米的海拔是依据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定的,是上海市域范围内海拔最高点。
什么是海拔?
什么是1985国家高程基准?
2、金山三岛的历史变迁
金山三岛包括大金山岛、小金山岛、浮山岛,是我们金山重要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早在1990年朱炎初主编的《金山县志》中就将《金山三岛》单列一编,专门介绍其自然状况、历史变迁、名胜古迹等,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
大金山岛上萌萌哒的小猴子。(陈建军摄)
小编结合地方文献、考古发现和相关研究,梳理了金山三岛的大事记。早在地质时期的中生代,金山三岛岛屿主体就已形成,其主体是由中生代侏罗系上统中酸性及中性火山岩和杂色火山碎屑岩系组成。侏罗系指的就是侏罗纪时形成的地层。没错,就是《侏罗纪公园》的那个恐龙时代,距今1亿9960万年前至1亿4550万年前哦!
到了新石器时代,金山地区就有先民居住,1958年,考古人员在大金山山腰发现几何印纹硬陶就是一个明证。
在其后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由于金山沿海地区海滩广阔平坦,适于晒盐,所以这里自先秦以来就是盐业生产重镇。到了秦代,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前后,在金山沿海地区设置了海盐县,兴建了海盐城。此后文明未曾中断,在这一地区又出现过前京城(梁天监七年筑)、金山城(五代钱镠筑),直到南宋金山沦海后,历经战乱,才始建金山卫城(明洪武十九年筑)。
毫不夸张地讲,位于金山滨海的这座海盐城,就是今天上海地区在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一座县城。基于此判断,是不是可以认为,上海地区的城市文明应当源于wuli大金山?
大家知道,海盐自古以来就是非常重要的物资。而金山滨海早在秦朝时就是一片片广阔的盐田,史书称其为“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这是一座因盐业生产而兴盛的县城,用今天的话描述便是“一座新兴的产业城市”,一座让秦始皇这样的国家领导人心心念念的城市。必须指出的是,金山沿海的盐业生产自秦兴盛后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直至1983年底盐业才彻底停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72年12月25日,上海石化总厂开始建设。从1974年开始,上海石化每年生产10万吨化纤产品,相当于250万亩高产棉田的年产量,可向全国人民提供人均3尺的化纤织物原料。“的确良”开始风靡全中国,一座石化新城在金山海滨再度引起全国的注意。能够创造这样产能的城市,能够为全中国老百姓解决穿衣难题的城市,既让上海化工产业发展的达到巅峰,也补齐了中国化工发展曾经的短板!海上之巅果真不是浪得虚名!
回头再看杭州湾里那座秀美的大金山岛,唐代杜佑《通典》(成书于公元801年)称金山为“东海钊山”,其地理方位就在吴郡郡治(即苏州)东南方向四百五里。到了宋初乐史《太平寰宇记》(成书于公元1000年左右),方向道里都未变,而金山则调整为“海岸钊山”。到了南宋杨潜《绍熙云间志》(成书于1193年)谈到金山地望时,则写为“(华亭)南至海九十里”,这些文献,客观反映了金山三岛的沦海进程。
到了南宋,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吴聿撰《观林诗话》记载“华亭并海有金山,潮至则在海中,潮退乃可游山。”同时代的诗人王阮(1140—1208年)在所撰《题金山庙一首并序》中提到:“三月二十一日夜半,小船一潮抵庙下。”到了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许尚《华亭百咏·金山》诗中提到“激浪闻澎湃,山神荫力多,风涛归指顾,海若敢谁何。”这些都表明了风涛侵蚀下,12世纪80年代后期,金山三岛已逐步沦入海中。
五代时吴越王在梁前京城废墟上建金山城,为海防戍守处,建有周公墩,白茅墩、蓬阵墩等烽堠,金山城成为军事重镇,宋元仍之。
直到明初,金山三岛还有保有独特的军事地位,据乾隆《金山县志》记载,“金山在海中,距卫城南一潮之涉,明初置卫筑城,特设重镇,每岁武臣率兵入山巡逻,名曰摉山,后渐废弛,近宁绍诸州渔人多棲泊其间云。”明代倭寇侵扰沿海,遂于洪武十九年(1386)度地筑城,抵御倭寇,金山三岛是为海上屏障。1937年11月5日,侵华日军船泊于金山三岛,分乘运输船于金山卫登陆,制造了十月初三惨案,金山沦陷。
2017年7月,上海市公安边防总队金山嘴边防派出所官兵登上大金山岛,金山三岛边防警务室正式挂牌。
回到历史时期的金山三岛还有几点值得一说,比如金山三岛很早就是风景名胜区,有很多自然景观和人文胜迹,比如巨龟浮海、金门涛声、鸡鸣空谷、海市蜃楼等自然景观,又有禅海梵音、寒穴泠泠、金山神庙等人文景观。
比如金山三岛附近曾建有“前京城”、“金山城”,随着金山沦海,到了宋代仅留残迹,南宋许尚称前京城“庐落皆无有,依稀古堞存”,而金山城则也是“城闉亦隳废,门谍漫相传”,一派萧条场景。比如金山神主霍光信仰最早就起源于金山三岛地区,最早的金山庙在小金山岛上。详阅《金山神主霍光:上海地区最早的保护神》(《金山史话》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237—252页)。
03、金山三岛海洋生态保护区
金山三岛地处中亚热带北缘,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大金山岛至今仍保存着上海地区早已绝迹的原始植被——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
徐伟庆摄
1991年10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上海市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是上海地区环境质量最好的区域,仍保留着较好的半原始状态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物种资源。1997年3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第38号令《上海市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保护区范围包括大金山岛、小金山岛和浮山岛陆域及周围0.5海里海域,主要保护对象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昆虫、土壤有机物和潮间带生物群落。
根据2013年上海市海岛普查名录,按照新的岛屿定义,新增大金山北岛和浮山东岛以及大金山东礁和浮山一礁、二礁、三礁。目前金山三岛实际意义上是五岛四礁,只是习惯上还是称作金山三岛。
面向2035,中共金山区委、区政府提出,未来发展要打好“海洋牌”、“生态牌”和“文化牌”,金山三岛和金山滨海地区既是“海洋牌”的重要支撑,更是“生态牌”的重要标志之一,还是“文化牌”不可替代的载体。
金山是上海成陆最早的地区,金山先民在同大自然的抗争中,创造了璀璨的史前文明。本次金山区规划展示中心展览主题之所以确定为“海上之巅厚德金山”,是为了言明金山之于上海的地理风貌与历史方位,更是为了展示我们这座根植于6000年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未来,特别是金山人民对金山美好未来愿景的期待,期待金山的发展不断攀登上一个又一个属于自己的巅峰,并不断为上海发展增光添彩!
金山区规划展示中心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